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巴县最早的报纸《渝报》

日期:2024-05-07


翻开老巴县的近代报业历史,在《渝报》影响下,造成了重庆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直接启迪了重庆广大的青年学生。

十九世纪末,西方殖民主义入侵日深,清王朝面对侵略和掠夺步步退让。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辟为通商口岸,列强在重庆开设领事馆,建立传教机构和场所,攫取川江航运权,开办洋行、兴建工厂、开采矿山、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严重冲击了四川民族经济的正常发展。社会蜕变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一批爱国志士为救亡图存、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响应时代浪潮,宋育仁(四川富顺人)在李耀庭(重庆总商会会长)、邹宪章(涪州知州)、梅树南(巴县人,梅际郇之父,民国《巴县志》有传)等一批政商界人士捐资下,在重庆白象街(后迁来龙巷),创办了老巴县最早的报纸《渝报》。由宋育仁任总理,潘清荫(巴县人,民国《巴县志》有传)、梅际郇(巴县人)任正副主笔,下设翻译、缮校、司账、排字等,具备完备的报馆规模。每旬刊印一期,每月3期、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停刊,前后共出版16期,先后在四川省内及全国各地设立50多个代派处。

清光绪《渝报》第16册封面

(巴南区档案馆馆藏文献)

“广见闻,开风气”致力宣传维新思想

《渝报》在办刊宗旨和形式上效仿享誉全国的《时务报》,其章程规定“本局为广见闻、开风气而设,凡有关经世时务、中外交涉条约”皆予刊印。内容涉及文教、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等诸多方面,记录了大量设立学堂书局、开矿办厂、兴办商务等维新活动相关动态,分期连载宋育仁所撰《时务论》等系统提出变法理论和主张的著作,积极宣扬维新变法,呼吁进行经济、教育、军事、财政等方面改革。如《渝报》第16册刊载其中关于教育改革、乡村社会改革等的篇章“今鉴于古今中外之得失,而求其近于古而可行于今者,则莫如推广学校于乡,而寓以宗法之意……所谓以平邦国、以均万民、以节财用也,求于古之治则如此。如疑其不可行於今也,则曷观外国整齐之效乎……”。

变法维新宣传的宗旨不是刻意去标新立异,不能一味盲目地照搬西方,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清除积弊,传播新风,使其渐渐深入社会,最终成为民众的一种风气和习惯。

清光绪《渝报》第16册目录及内容页

(巴南区档案馆馆藏档案)

反对缠足,推动妇女解放运动

天足渝会是国内创办较早的反对缠足的组织,由梅际郇等人发起成立,董事有潘清荫、朱之洪(巴县人)、梅际郁等,骨干成员多为《渝报》同人,依托《渝报》设立办公场所并开展宣传,如《渝报》第9册《天足渝会简明章程》、第16册《天足渝会告白》等,在整个出版周期中,《渝报》始终保持对天足渝会和反对缠足运动的关注,积极宣传妇女解放运动、让广大群众形成反对缠足的意识、革除陋习,推动社会进步。

《渝报》宣传维新变法、致力妇女解放,推动了四川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转移一时风气,启迪一代青年,使之走上维新、立宪或革命道路,邹容(巴县人,《巴县志》有传)、杨沧白(巴县人)、梅际郇等人投身时代的洪流,最终登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征程。

附《渝报》人物小传

潘清荫,字季约,巴县人,幼年家贫。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举,任资州训导、达县训导。光绪十四年(1888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召其为书局纂校。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来龙巷渝报馆原址创办《渝州新闻》,“专为通俗之言,日出一纸”,成为近代四川白话报和日报的先声,并与《蜀学报》“按期交换,互相寄发”,同年因戊戌政变停刊。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山东大学堂监督。宣统元年(1909年)任学部实业司主事、政法学堂庶务长。宣统三年(1911)病逝,终年62岁。著有《巴渝方言证》《尔雅略例》《读段注说文札记》《诸经摘要》等。《巴县志》有传。

梅际郇,字黍雨,巴县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与杨沧白(巴县人)等创立四川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公强会”,出版《广益丛报》。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同盟会,此时他任重庆府中学堂监督,同盟会重庆支部便设于该校。宣统三年(1911年)参与发动重庆起义,任蜀军政府行政部民事科长兼巴县民事厅长。民国二年(1913年)当选为四川第一届参议会议员。民国五年(1916年)起,任省立重庆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校长近十年。民国十五年(1926年)任巴县县志局副总纂,参与编纂《巴县志》,次年任重庆大学筹备委员。民国十八年(1929年)受聘至重庆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课。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病逝,终年62岁。著有《巴语雅训》《兵览》《篆隶决嫌录》《吕览校释》《诗脞说》等。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学生将其诗作整理成册,题名《念石斋诗》出版,并由杨沧白作序、陈衍(号石遗)题签、傅增湘题名。《巴县志》有传,附于其父梅树南传后。

梅际郇《念石斋诗》布函及封面、杨沧白作序

(巴南区档案馆馆藏文献)


文章作者:胡棣  向立林

作者单位:巴南区档案馆(区地方志编纂中心)、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