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名】桥梁——重庆长江大桥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重要的公共基础地理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和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地名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庆是一座人文荟萃、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历程、特殊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孕育成就了重庆独特的地名文化特征,“红岩魂”薪火相传,“长嘉汇”源远流长,“三峡魂”雄阔壮美,“武陵风”绚丽多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地名文化资源。
重庆长江大桥
重庆长江大桥,又称石板坡长江大桥,位于渝中区石板坡与南岸区南坪公园之间,该地旧系一片荒山坡,岩石遍布,故称石板坡。1937年《重庆市街道图》中即标注有“上石板坡街”与“下石板坡街”,是连接渝中区和南岸区的过江通道,是长江中游第一座特大型城市公路桥,也是重庆市西南部城市主干道的重要构成部分。因该桥地处重庆且横跨长江而得名。
重庆长江大桥于1977年11月开工,1980年6月建成,全长1121米,宽21米。重庆长江大桥由原旧桥、复线桥、桥墩、引桥及两岸立交组成;主桥路段呈西南至东北方向布置,大桥北连渝中区南干道,南接渝黔、渝湘公路。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通行需求,长江大桥复线桥于2003年开工,2006年建成,全长1103米,宽19米,双向八车道。由此,长江大桥与其复线桥形成了双桥过江的奇特景观。
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来源:南岸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郭旭 摄)
重庆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后的第三座大城市长江大桥,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交通的全面升级,也一度成为重庆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大桥不仅大大加快了主城渝中半岛和川湘、川黔公路方向的物资转运速度,对改善重庆乃至西南地区交通运输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使重庆主城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复线桥建成通车,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为重庆市开拓新市区、改善旧城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重庆市民政局编《重庆市标准地名志·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