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为革命决死战斗的巾帼英雄游曦

日期:2024-06-04



游曦

游曦,1908年出生于四川巴县(今重庆市渝中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妇女运动先驱,曾任中法学校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重庆各界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和第一届重庆市妇联宣传部主任。1927年,在党领导的广州起义中,她率领女兵班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进行殊死战斗,壮烈牺牲,年仅19岁。

1923年初,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童庸生回到重庆工作,在重庆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并在学生中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弊端,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在童庸生的影响下,游曦积极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中,并将自己的名字由游传玉改为游曦,表示自己要像清晨初升的太阳,走向灿烂光明的未来。同年夏天,经童庸生介绍,游曦进入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这时,中国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重庆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启蒙运动的旗手萧楚女正在二女师任教。在学校,游曦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进步书刊,潜心阅读萧楚女撰写的《革命的信仰》《青年与进化论和唯物史观》等文章。在萧楚女、童庸生等人的教育和引导下,游曦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思想,更加积极投入到了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中。1925年五卅惨案后,重庆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反帝爱国斗争,她和二女师的同学,组成抵制日货宣传队,沿街收缴日货。在市区人群集中的地方,她登台演讲,愤怒控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声讨反动军阀残酷的封建统治,呼吁各界群众团结起来,奋起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政府。她慷慨激昂,声泪俱下的演讲,使听众无不感动落泪。

1925年秋,四川省教育厅撤换了二女师进步校长蒙才成,派来黄尚毅任校长。黄上任后,极力维护封建旧礼教、旧思想,排挤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教员,限制学生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学生们对此极为不满。在重庆团地委的领导下,二女师的学生发动了一场“驱黄运动”,在重庆各校师生的支持下,黄尚毅被迫辞去了校长职务。“驱黄运动”的胜利,鼓舞了重庆各校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斗志,推动了重庆学生运动的蓬勃开展。游曦在这次运动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由于游曦积极参加二女师“驱黄运动”,受到反动封建势力的忌恨,被学校借故开除。1925年冬,重庆团地委安排游曦到中法学校学习。中法学校是由共产党员秘密筹建的一所培养革命骨干的学校,主要招收进步青年和因参与学生运动被开除的青年学生。游曦进校后不久,由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担任学校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根据团地委的安排她还参加了市学生会和重庆市学联的工作,她用饱满的热情和刻苦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1926年初,根据党组织安排,游曦任重庆各界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筹建重庆妇女联合会。在游曦等人的积极努力下,各项筹备工作很快就完成了。4月1日,“重庆各界妇女联合会”在巴县图书馆召开成立大会,会议发表了成立宣言并选举了领导机构,游曦当选为妇女联合会宣传部主任。当年暑假,根据重庆党团地委的安排,她带领女学生中的党团员到磁器口、菜园坝两处丝厂开展工作,白天同女工们一起做工,下班后走访女工家庭,和女工们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经过半年的组织发动,重庆丝业女工工会于1926年11月正式成立。在成立大会上,中共重庆地委、国民党左派省党部和各界代表纷纷到会祝贺,游曦代表女工工会发表了《重庆丝业女工工会宣言》,提出“打倒军阀”“妇女解放万岁”等革命口号,把重庆的妇女运动和反帝爱国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1926年12月,游曦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被编入女生大队第一区队学习。她严格要求自己,在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和遵守校规等方面都是模范。1927年7月15日,国民党汪精卫集团在武汉举行“分共”会议,公开反共,屠杀共产党员。为保护军校学生中的党团员,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共产党员叶剑英将他们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8月,军官教导团开赴南昌,后随贺龙、叶挺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向广东进军。9月初,到达广州。11月26日,中共广东省委作出了发动广州起义的决定。军官教导团党组织遵照省委指示,加紧了武装起义的准备,游曦任第一营女兵班班长。起义前一个星期,她参加了广东省委在黄花岗召开的秘密会议,听取了省委书记张太雷在会上作的关于目前形势和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的报告。

1927年12月11日凌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张太雷、叶剑英、叶挺、徐向前、聂荣臻等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起义总指挥张太雷向军官教导团下达了攻占广州市内的沙河镇、观音山、长堤等重要阵地的艰巨任务。在工人赤卫队和市郊农军的配合下,起义部队勇猛进攻,迅速打垮了各个据点的敌人,大部分地区得到解放,广州工农民主政府——广州公社宣布成立。广州公社的成立,引起了国内外反动派的极大恐慌,从12日起,国民党部队以及英、日、美等帝国主义海军,从四面八方向起义军进行疯狂反扑,并把教导团守卫的长堤、观音山及起义总指挥部所在地作为主要攻击目标。起义军与敌人在南北两条战线上展开激战,随着敌人增援部队不断涌来,形势越来越危急。指挥部命令游曦率女兵班立即赶赴长堤,执行阻击敌人的任务。12日下午,由于敌军已在多处突破起义军的防线,形势十分不利,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起义指挥部决定组织撤退。

13日,国民党军队在英、日等帝国主义军舰和陆战队配合下,登上珠江北岸并占领观音山,广州市区已失去屏障。这时,起义军主力部队已撤离市区,来不及撤退的教导团士兵和工人赤卫队,坚守街垒与敌人浴血奋战。游曦率领的女兵班也与起义指挥部失去联系,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仍顽强地坚守在长堤的一个街垒上,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危急关头,游曦指着飘扬在阵地上的红旗高呼道:“同志们,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要高举起这面革命的红旗!就要为保卫新诞生的广州公社决死战斗!”游曦奋勇当先,以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率领女兵班战士,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游曦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赞歌,是载入中国革命史的巾帼英雄。她坚定的理想信念,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将与世长存,永远激励着我们!

摘编自: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党史研究室编《渝中红色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