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西郊热土胜桃源

日期:2024-06-14

瓜果飘香的仲夏时节,与众文友一起踏上铜梁西郊绿道。抬头远望,天高云淡、苍峦叠翠;广袤田野上,禾苗生机勃勃,山花摇曳生姿;回望城区,一栋栋高楼大厦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颇具新兴工业城市雏形;脚下绿道宽阔平坦,绕山环水逶迤绵延。

玫瑰有约

绿道沿线,八大会客厅有序分布,各具特色。在西来村会客厅,除内设游客接待中心、婚纱摄影工作室、便民服务中心、休闲咖啡厅、书报阅览室和陶艺展示区外,还可提供就餐、运动、休闲和垂钓等服务项目。

会客厅对面是闻名遐迩的玫瑰岛,小岛上逾千种不同种类、五彩缤纷的玫瑰、月季、蔷薇、牡丹、山茶、绣球花等婀娜多姿、争奇斗艳,开得轰轰烈烈,灿若云霞,引来众多络绎不绝、慕名而至的本土和外来游客。

玫瑰,是岛上绝对的主角,它无疑是最受女人青睐和宠爱的花儿。它们从百花中脱颖而出,不仅因其色彩艳丽,风姿娇媚,用花瓣制作玫瑰酱既香甜可口,又美容养颜。更因它是最令女孩子憧憬的浪漫爱情的象征。故而,玫瑰花亦自然而然地成为她们最心仪、最钟意的尤物。

瞧瞧,那些爱美的大姑娘、小媳妇,有的拽着自己的男朋友或老公,有的邀几个要好的闺蜜一道结伴同行。她们穿红着绿、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笑靥如花。时而在林中漫步,时而在小径穿梭,时而在花丛摆造型、拍靓照,岛上游客熙熙,人来人往,热闹得像过节一样。

乡愁乡思

马滩村会客厅前,几个尖尖的稻草垛吸引了大家的视线,勾起人们怀旧的思绪。小时候,我的家乡在四川马边县,我们居住在县城地震过后,政府拨款新建的木结构、可抗八级地震的老式穿斗平房里,离郊区很近。家门口有一个小天井,门外院子里,我和母亲一起栽种了垂柳、杨槐、石榴、君子兰、美人蕉等树木和花草。

夏日的傍晚,父亲带领全家人沿河边散步回来,就坐在天井里,一边品茶、乘凉,一边欣赏皎洁的月色和闪烁的星星,给我们讲那些千奇百怪的神话传说和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父亲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一家人其乐融融。
同行中,有不少人从小在农村长大,想必他们如今久居嘈杂喧闹的城市,猛然一下回到空气清新纯净、花香鸟鸣的乡村,内心也自然会生出一番别样的情愫。大家在草垛前拍照留影,陆续步入会客大厅。

展厅左侧几面墙上,挂着明太祖朱元璋的后世子孙朱枝桢、朱载堂、朱钟辽以及当地名人雷汝维等人的生平事迹简介和当地新农村建设远景规划图片。右侧是农作物展示区,房梁是仿古的穿斗结构,地上用围席堆放着花生和稻谷,墙壁上吊挂着一些黄澄澄的玉米棒子和干辣椒、大蒜等农副产品,带来久违的乡土气息。

乡情乡味

河水村会客厅以铜梁籍著名音乐家金砂的名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作为怀旧风格的主题,让人倍感亲切。

乡情陈列馆内,老电视机、旧家具和背篓、扁担、簸箕、筲箕、石磨、风车等农具一应俱全,像一件件经过岁月打磨出来的艺术品,乡土味尤其浓厚。里面设有多功能会议室,图书阅览室、活动休闲室和小型超市,售卖各种农产品和当地土特产,有毓青碧露、水口葛粉、铜龙挂面、永嘉笋干、岚峰黄花等。室外休闲区域,安放着各种运动器械,还有用圆木和稻草搭建的别致的瞭望亭。

几个穿花衣服的小姑娘,在绿草地上唱着小曲跳橡皮筋,身姿轻盈灵巧。想当年,贪玩的我亦酷爱这项有趣的运动,几乎每日放学后必跳。见她们玩得如此欢快,于是忍不住上去跳了几下一试身手,逗得孩子和随行同伴哈哈大笑起来。

在土桥家泽园附近,田里栽种着大片的应季蔬菜,葡萄架下吊满一串串胭脂色的、刚刚成熟正待采摘的葡萄,主人向我们介绍这是从新疆引种的优良品种雨水红,并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我揪下一粒放进嘴里,感觉味道纯正、酸甜适度,果香浓郁。几个同伴都买了一些,准备带回去给家人尝鲜。

原浆佳酿

朋友小蒋夫妇在淮远河对岸打造经营农业项目,征得领队同意,我们顺道前去参观考察。

小蒋四十出头,以前在铜梁粮站工作,九十年代后期企业改制,他从单位下岗后,外出务工,走南闯北,到过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等地。几年前,他结束了在异乡漂泊的生涯,回到家乡创业。

在外务工期间,善于观察思考的小蒋发现四川、重庆一带生产的高粱酒品质淳厚,很受人们青睐。联想到他的家乡安居古镇以前紧邻一家大型酒厂,他小时候经常去那里玩耍,对酿酒很感兴趣,耳濡目染,对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也多少了解一些,于是便萌生了开办酒庄的念头。 

回到家乡后,他四处走访,经过实地考察,选中了山清水秀的土桥大磨村,经当地政府牵线,他向村民租借了几百亩田地,除了栽种一部分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等农作物外,还大量种植适合本地土壤的优质双季再生糯高粱,春天雇当地村民种植,秋天收割后,请来原国营酒厂的老技师,用土方法老灶烤酒。

与小蒋电话联系后,驱车几分钟,我们一行人就到了大磨村,远远就望见一畦畦绿油油的水稻和一大片密密层层的高粱地。一株株沉甸甸的高粱,像火炬,又好似列队的士兵一般排得整整齐齐的,似乎在恭迎客人的到来。

蒋氏夫妇已在酒庄门口迎候,小蒋身材高大魁梧、面容俊朗,妻子小朱娇小玲珑、眉清目秀,她见大家对不远处那片足有几百亩的高粱地很感兴趣,笑盈盈地说,再过一个星期,高粱就红了,那个时候过来看会更漂亮的。一看她甜甜的、美美的笑容,就知道今年已是丰收在望了。                             

我们走进挂有“秋实农业”招牌的四合院里,一阵阵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主人带我们参观展厅陈列的各种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瓶装样品酒,一一介绍它们的不同口味和特征。旁边是储酒的仓库,屋子里整齐地摆放着一坛坛陈年的原浆高粱白酒,最大的坛子有一人多高。

小蒋向我们介绍这些巨型土陶罐是花高价专程从重庆荣昌购进的,每个坛子可盛装一千多公斤白酒,放入阴凉通风的地下仓库,窖藏后的老酒其风味更加醇厚、绵柔不燥,品质优良。众人饶有兴致地了解高粱白酒的生产过程和制作工艺,墻上一幅“不勾不兑、纯粮原浆、生态种植、自种自酿、古法酿造、以德酿酒。”的大幅标语格外引人注目。

小蒋继续介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公司秉承认认真真干事、踏踏实实做人、诚信为本、守法经营的宗旨。目前,蒋氏老灶小曲清香型白酒,已在远近小有名气,不仅在铜梁本地打开了销路,站稳了脚跟,还有重庆主城和外地客商慕名而来,产品供不应求”。

“我们企业未来的目标是逐步做大、做强,酿好酒、树品牌,走出重庆,进军全国市场。”小朱接过丈夫的话,自豪地补充道。夫妻俩朴朴实实的一番话,掷地有声,令人刮目相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相信这对珠联璧合的伉俪,也一定会和千千万万淳厚善良的乡亲一样,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用辛勤的劳动酿造出生活的蜜酒,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之果。

原乡风情

辞别酒庄,在六羸山绿道上,邂逅一大队人马,他们是重庆贝蒙置业的员工。穿着统一的白衬衫和运动短裤,胸前挂着醒目的名片,手拿小红旗,迈着整齐的步伐,唱着响亮的歌曲。一个个青春靓丽、神釆飞扬。

我们好奇地打望这些朝气蓬勃的帅哥美女们,他们是绿道上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家以东道主的身份热情地唱道:“铜梁欢迎你,为你张开双臂。”他们也礼貌地喊道:“铜梁、铜梁,美丽龙乡。”公路上响起一片欢声笑语,气氛相当活跃,我们站在路边目送着他们的身影远去。

来到荷和原乡湿地公园,眼前是一望无垠的绿色。一片片圆圆的、翠翠的莲叶密密麻麻、层层叠叠随风摇曳,显得婀娜多姿、仪态万方;一枝枝粉粉嫩嫩、娇艳欲滴的花蕾,从翡翠般的碧叶中俏皮地探出脑袋,她们羞羞涩涩、顾盼生姿,像亭亭玉立的豆蔻少女那般清新水灵、楚楚动人,美得令人心颤!

呵呵,活泼的小青蛙们躲在荷叶下,呱呱呱呱起劲地欢唱。那些嘤嘤嗡嗡的蜜蜂和花花绿绿的蝴蝶也来凑热闹,它们围着一朵朵红、黄、蓝、白、粉、紫色娇艳欲滴的鲜花,绕来绕去,翩翩起舞。

还有那轻盈灵巧的小蜻蜓,顶着奇特的小脑袋,鼓起亮晶晶的大眼睛,煽动二对透明的翅膀,像一架架别致的微型直升机。它们款款飞到荷叶上、落在花蕾上,有的眯着眼打个小盹,有的使劲儿吮吸晶莹透亮的露珠,瞧那小样儿,多自在呀!

湖畔观景台上,一位头发略显花白、气质高雅出尘,颇有艺术家风范的老者正支着画版,聚精会神地对着婀娜多姿的红莲绿荷挥毫临摹。他时而抬头眯着眼睛眺望前方,时而低头快速描绘,神情十分专注,浑然不觉自己也已然融进了游人眼里的乡野图画中。有人认得他是我市著名画家,大伙默契地远远站在一旁观赏,没人吱声,生怕一不小心弄出一点响动而惊扰了先生宁静的心绪和奇妙的构思。

湖岸边有几排造型独特、错落有致的公寓式别墅,设有客栈、茶馆、酒肆等,为大型会议和游客提供休憩和集会的绝佳场所。一块“原乡藕寓”的木制招牌引起过往游人注目,都夸名字起得很巧妙、有内涵。

桃源仙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富民政策开启了乡村振兴之路。贯穿铜梁西郊全长六十公里绿道的建成,串联起了公园、河流、社区与公共建筑,让农村与城市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实现资源互通与共享,带动了各项新兴产业的发展。

西郊沿线多种经济作物的生长种植和观光旅游业的兴起,不仅美化了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也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提高了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许多以前长年外出的务工人员再也不舍得离开如此美丽温馨的家园,大多重新选择留在家乡发展。

附近的村民们半农半商,除了开通电商平台,开办农家乐、家庭旅店、亲子果蔬釆摘、休闲垂钓等多种经营模式外,每到旅游旺季,村民们就在行人经过的路边做起生意,向游客兜售当地土特产。有刚挖的莲藕、炒制的荷叶茶、藕粉、莲子,有当归、天麻、麦冬等中药材以及土鸡、土鸭、蔬菜水果等,还有的摆摊出售花花绿绿的太阳帽、宫廷绸布伞、团伞和刺绣枕套、绣花鞋垫等具有民族风情的小物件,受到游客喜爱,纷纷上前选购。

在莲池中间的小径上行走,荷香四溢、蛙声阵阵。几只高傲的红头大白鹅旁若无人地在路上摇摇摆摆地悠闲踱步,一群顽皮的麻鸭浮在水面上嘎嘎嘎嘎地叫着飘来飘去,好不悠闲自在!荷塘两岸果木成林、柳枝飘飘,轻风拂面、酥雨微霏,令人心旷神怡。

西郊绿道之行,畅享、体验家门前的旖旎景色和风土人情,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生活的和谐幸福,令我们收获颇丰。如此秀美的山川田园风光和安宁祥和乡村生活场景,不似桃源却胜过桃源,如若陶渊明转世,想必也会为之赞叹倾倒吧?没准在五柳先生雅逸的笔端,又会诞生出一篇更加脍炙人口的《新桃花源记》呢!

“稻花香、蛙声响,萤火虫闪着光,吹着风、唱起歌,我们在田野看金色的麦浪……”道旁小喇叭里,轻轻响起本地诗人王应兰和音乐人刘敏合作的《梦里原乡》,曲调是那样地温润甜美、悠扬悦耳,像一股清泉流进干涸的心田,让人有一种舒畅得想张开双臂,尽情地拥抱大自然的冲动。

大家不约而同地放慢脚步侧耳倾听,沉浸在这美妙动人的歌声中。


文章作者:刘婉诗           

作者系铜梁区作家协会理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