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磨难矢志不移的叶挺

叶挺,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阳县,1925年在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独立团团长等职。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遣队,在湖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中所向披靡,大败北洋军阀吴佩孚主力,被誉为“北伐名将”。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后,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南昌起义失败后,又与张太雷、恽代英、叶剑英等人领导了广州起义,任总指挥。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并与党失去联系。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毅然回国参加抗战,任新四军军长,率领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以十倍的兵力包围了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为了让部队继续北上抗日,叶挺只身赴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部谈判时被扣押,先后被关押在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和重庆歌乐山等地监狱,在狱中度过了五个年头。
为劝说叶挺归顺,国民党高官顾祝同、陈诚,甚至蒋介石本人都亲自出面说服叶挺脱离共产党,并许以第三战区、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国民党高参等官职,这一切都遭到叶挺的断然拒绝,他坚定地说:“叶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五年的铁窗囚禁,丝毫没有动摇叶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1942年1月,国民党用专机将他由江西上饶押往重庆时,他拒绝穿国民党方面送来的将军服,坚持身着新四军的旧军装,留着长发长须走下飞机,使国民党当局妄图制造叶挺归顺假象的闹剧以失败收场。
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
叶挺被押往重庆后,被关进了国民党军统局设在歌乐山蒋家院子的秘密囚室里。这期间,他的妻子李秀文来探望他时,带来了周恩来、叶剑英对他的问候和敬意,使他十分激动,更加坚定了他永远跟着党,把牢底坐穿的决心。叶挺激情澎湃,写下了豪气万丈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在关押期间,中国共产党一直想方设法营救叶挺,但均未成功。抗战胜利后,叶挺才迎来了出狱的曙光。当国民党军统特务头目沈醉得知叶挺即将出狱,便问他:“叶将军,你出狱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叶挺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将来出去第一件要办的事,便是请求共产党恢复我的党籍。”
经过我党的不懈努力,叶挺终于出狱了。1946年3月4日,身着新四军旧军装的叶挺来到了中共代表团驻地门前,与早已迎候在此的中共代表董必武、王若飞、陆定一等人热情握手、互道问候。当叶挺与先期出狱的廖承志相见时,两位同为民族抗战奋不顾身,又先后被捕的战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水浸透了衣襟。此情此景,使闻讯前来欢迎叶挺出狱的市民也无不为之感动,自发地以热烈的掌声表达着对叶挺将军的敬意。
出狱的第二天,叶挺就立即向中共中央发出了申请重新入党的电报:“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定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这是他出狱后的最大愿望。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甘愿赴汤蹈火,浴血奋战,虽九死而不悔。中共代表团的同志们无一不被叶挺在五年铁窗囚禁后,依然对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移的精神所感动。
收到叶挺的电报后,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毛泽东亲自修改和润色了电文:“亲爱的叶挺同志,五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进行了 20 余年的奋斗,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全中国人民都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以热烈的慰问和欢迎之忱。”当周恩来亲自将中央的复电送到叶挺将军手中时,他的眼中已浸满了激动和喜悦的泪水。接着,在周恩来的主持下,董必武、王若飞、吴玉章、廖承志等领导及中共代表团的全体同志在驻地为叶挺同志举行了简短而庄严的入党仪式,欢迎他出狱归队,祝贺他重新入党。1946 年 4 月 8 日,叶挺与王若飞、博古、邓发等同志由重庆乘机飞往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叶挺等人遇难后,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了由3万多人参加的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出席,高度评价叶挺和同机遇难烈士“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摘编自: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党史研究室编《渝中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