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面向全社会征集家谱

编者按:近日《重庆日报》发表了市地方志办公室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家谱族谱的有关报道,现特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家谱文化,发挥家谱在传承家训、家风中特有的文化价值,市地方志办公室从即日起开始面向社会征集家谱、族谱。“一本本藏于民间的家谱其实就是一本本小小的史书,它们不仅记载着一个家族的绵延故事,也是中华民族浩瀚历史的有益补充。”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市志工作处副处长司逸澈说,市民捐赠的家谱不仅能被地方志办公室永久收藏,还将在未来的“国家方志馆长江分馆家谱馆”中对外展出。
创新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家谱修撰之中
说起自己和家谱结下的不解之缘,重庆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谢超说,还得追溯到18年前,“当时,我只是想为年迈的父亲圆一个心愿,找到我们谢家的根在哪里。”
2006年暑假,谢超从江西南昌回家探亲陪父亲喝酒时,听到年近八旬的父亲扼腕叹息想在有生之年去自己的老家走走看看。父亲的这个想法让谢超萌发了一定要抽时间去找到湖广的老家,并带父亲去老家走一走、看一看的想法。
为了找到自己家族的根,谢超开始抽工作之余仔细翻阅父亲交给他的家谱,也因此,他的后半生就与家谱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2007年起,谢超开始参加全球谢氏的恳亲联谊和寻根修谱活动,足迹遍及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山西、河南、北京、福建、浙江、云南、贵州、陕西等省,收集各地谢氏的字辈、支系信息和老谱资料,同时他也注重与其它姓氏交流,参与王氏、梁氏、刘氏、蒲氏等其它姓氏的谱牒研究。
▲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收藏的家谱。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供图
通过6年的亲身体验,他收集了300姓氏数以万计的支系信息与家谱资料,成为国内有名的家谱专家。
但面对浩瀚的资料信息,各支断头谱急需寻找祖源完善世系等现状,谢超发现许多家庭在修谱过程中存在寻根难、家谱资料难、录入校对难、中青年参与难等问题,同时,他还发现家谱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基本上是老年人在负重前行,后继乏人。
对此,谢超创新性地将大数据技术引入修谱工作中,有效解决了谱牒资料收集难、入户校对难、家谱续修难的问题。
▲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收藏的家谱。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供图
他研发的家谱数据化云平台上线5年来,已经为王、谢、刘、何、梁、熊、谈、石、陈、赵、蒲、喻、彭、甘等数十个姓氏提供服务,入库数据已近百万人,为各姓氏支系快速高效、低成本高质量修谱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得知落户重庆的“国家方志馆长江分馆家谱馆”亟需家谱资源时,谢超决定将自己多年收藏的家谱捐赠给市地方志办公室。
家谱也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为何要面向全社会征集家谱?
司逸澈说,家谱作为家庭、家教、家风传承的重要载体,与正史、方志一起,共同构建起中华民族历史文献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重庆地区的家谱文献资料,对于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家谱中到底藏着哪些珍贵的历史?
司逸澈一一道来。
首先通过阅读家谱文献,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家族历史,从中找到心灵的归宿,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能与共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结成共同的心理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次,重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累积了丰厚的家风家训文化资源,而这些家风家训,又进一步发挥教化育人的作用,使重庆历代名人世家层出不穷。如綦江《王氏家乘》记录的族训是:“爱国、孝友、勤学、崇俭”,这些族训族规的核心要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谋而合。正是在这种优良的家风熏陶下,綦江王氏家族走出了著名的红四军军长王良,以及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王奇岳。
同时,藏于民间的家谱还可以补正史、地方志的不足,具有可贵的史料价值,是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一些在正史上声名不显,却又极为重要的人物的记录,也能通过家谱得以确认和保存。如重庆籍红军高级将领、革命烈士李棠萼,就是九龙坡区文史专家何承玖在多方探寻后,找到李棠萼的后人,并通过《李氏族谱》的记载得以确认其具体家族世系的。
捐赠家谱不仅可捐原件也可捐复印件
到底哪些家谱符合捐赠要求呢?
司逸澈说,只要是重庆市行政区域内各姓氏编纂、保存或收藏的家谱(族谱、家乘、宗谱、世谱、支谱、房谱等)文献,包括不同时期的刻本、稿本、抄本等都符合捐赠要求。
针对许多家庭只有一本或者几本家谱的情况,本次征集活动在接受家谱原件捐赠的同时,也接受家谱的复印件、照片、电子版等。
那么该如何进行捐赠呢?
市地方志办公室给出了两种办法。一是直接捐赠,捐赠人可直接到市地方志办公室(重庆市江北区建北四支路4号信一金典大厦4楼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进行捐赠,或来函、来电联系上门征集。二是邮寄捐赠,捐赠人可将家谱资料通过邮政EMS到付方式寄到市志办,也可将照片或电子版发送到指定的电子邮箱(1916219828@qq.com)
司逸澈说,市地方志办公室将对捐赠家谱者授予捐赠证书或牌匾,以示表彰。对捐赠者所捐赠的家谱文献,市地方志办公室还将在方志馆永久保存,以供社会各界参观、研究和利用。
同时,在未来建成的“国家方志馆长江分馆家谱馆”中,这些征集到的家谱也将轮流对外展出。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