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农民运动领导人周贡植

周贡植,1899 年出生于四川巴县铜罐驿 (今重庆市九龙坡区)。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5年底回国后到重庆中法大学四川分校任教。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后,协助地委书记杨闇公主持国民党四川左派省党部农民部工作。1927 年“三三一”惨案后,周贡植受中共中央委派重建中共四川省委,担任省委组织局主任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为四川和重庆党组织的发展及农民运动的蓬勃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28年4月在重庆英勇牺牲,年仅29岁。
1919 年夏,周贡植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经一年学习结业后,他与邓希贤 (邓小平)、冉钧等赴法国勤工俭学。到法国后,周贡植同许多法国工人一样,置身于失业工人的行列,四处寻找工作,先后在猛沙兰焦炭厂、克鲁梭铁工厂和蒙尼达橡胶厂做散工达两年之久。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沉重的生活负担,磨炼了他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坚定意志。下班后,虽十分疲惫,周贡植仍坚持学习法语,经过努力,考取了法国布里公学大学预备班,后又正式进入巴黎大学理科学习。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旅欧党团组织活动,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认识逐渐提高。1922 年,周贡植加入了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1924 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由于革命发展的需要,留法学生中的党、团员陆续奉调回国。1925年秋,周贡植回国后来到重庆,到中法大学四川分校任教,教授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和法语等课程。他教法语课时选用莫泊桑揭露资本主义腐朽的文学作品作教材;教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发展史时,他向学生宣传共产主义社会是最美好的社会,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使同学们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思想。
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后,周贡植协助杨闇公领导四川各地开展农民运动。3月,他从綦江、巴县等地选送25名党、团员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同时在中法学校组织学生成立“农民运动研究会”,培养农运骨干。10 月,周贡植又将从广州农讲所毕业的 22 名学员,安排到重庆、成都两地周边地区,加强农运工作。在周贡植和各地农运骨干的努力下,到 1926 年 11 月,四川和重庆建立了县农会 2 个、区农会 28 个、乡农会 13 个,农会会员达 16300 多人,推动了四川和重庆农民运动的蓬勃开展。
1927年3月,重庆发生“三三一”惨案,中共重庆地委被破坏,周贡植脱险后赴武汉向中央报告情况,被任命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秘书长。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武汉的国民党汪精卫集团也蠢蠢欲动,准备背叛革命,革命形势岌岌可危。周贡植在夜以继日处理省党部繁杂事务的同时,心中时时挂念着在武汉工作的四川革命同志的安危,积极为他们的脱险四处奔走,为党保存了革命力量。
7月,汪精卫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共中央决定派傅烈、周贡植等同志回川恢复和发展在“三三一”惨案中遭受破坏的党团组织,建立新的领导机构。在他们的努力下,1927年8月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成立。在9月召开的第一次临委会议上,确定了临时省委分工,周贡植负责组织工作并兼任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为了尽快贯彻落实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临时省委迅速恢复与省内各地党组织的联系,开展党员重新登记工作。周贡植和傅烈等人,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开展工作,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恢复和建立了重庆、成都2个市委,5个县委和13个特支,清理并重新登记党员442人,各地党团组织工作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1928 年 2 月 10 日,中共第一届四川省委在巴县铜罐驿周贡植家正式成立。在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上制定了 《四川暴动行动大纲》,选举产生了中共第一届四川省委和出席中共六大的正式代表和候补代表,周贡植任组织局主任。在省委的领导下,各地的农民武装暴动陆续爆发,震撼了整个四川。
1928 年 3 月 9 日,中共巴县县委成立大会在城区兴隆巷 9 号召开,省委书记傅烈、组织局主任周贡植等 11人出席会议。会议进行时被警察发现,除牛大鸣一人伺机脱险外,其余全部被捕,敌人从搜出的文件中查出了他们的身份。为得到党组织的情报,军阀王陵基亲自审讯,百般利诱,刑讯逼供。然而周贡植等人毫不动摇,表现了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敌人一无所获,判处周贡植等人死刑。4月 3日,在朝天门江边沙嘴刑场上,周贡植等9名共产党员,面无惧色,手挽着手,在高昂的国际歌歌声和“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中壮烈牺牲。
周贡植虽出身富裕家庭,但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艰险的革命道路,对党一片忠诚,危难关头不图苟安,丝毫不惧死亡,就义前仍勉励妻儿继续自己未竟的事业。他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摘编自: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党史研究室编《渝中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