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夫子池

得名于孔庙
孔庙又称文庙,是历代王朝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传统的中国市镇都有孔庙,不仅是儒客学子朝圣之地,也是由官方主办的学宫,培训学生。
清代重庆有两级衙门,于是也有两级孔庙。巴县的县文庙在今解放东路下面,辛亥革命前这段路叫县庙街,相应的有黉学巷、状元桥等街巷,却没有魁星楼之类设置。民国建立,每年春秋祭孔大典,照例在县文庙举行,由巴县教育局主办。当时有位叫余英伟的学官,是专职的司仪,包揽祭孔之事。
重庆府文庙在现群鹰商场及29中学校处,级别高于县文庙,规模当然比县庙气派。根据老照片的影像,重庆府文庙十分壮观。它建于清代中后期,按规制建有大成殿、崇圣祠、东西庑、明伦堂、棂星门、泮池等,像一座精致的宫殿。尤其具有特色的是,府文庙配置了魁星楼,成为地标建筑。
晚清时期的重庆府文庙和泮池
所谓的夫子池就是泮池,是学子中秀才后要转悠夸耀的水池,面积大,从今29中至邹容支路。
清末废科举,办新学。府文庙改为小学,“五四运动”对孔庙冲击大,文庙冷落,祭典活动停止。但是由于当道,府文庙还是一个热闹去处。约2米高的红墙围着泮池,墙外为环形游览道,高出街面三级台阶,石板铺地,宽约2米。外有1米高的石栏杆,小贩以石栏杆支架摊位,以绕池的石板路为坐地,以池畔杂树悬挂商品价目牌,设露天市场。主要售卖小百货,还有鞋帽、竹木用具等杂货。
重庆本有名正言顺的“放生池”,是万化慈善会设在张家花园的一个清水池,但路有点远。于是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不少善男信女买了大量乌龟、泥鳅、黄鳝,带到夫子池来放生,把这里作为“放生池”。于是,从老照片上可以看到植有荷花的泮池,后来竟然满淤污泥,浮萍蒿草丛生,极不卫生。
从公共体育场到广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市政府填平夫子池修公共体育场,从现来龙巷口挖一条排水沟,把夫子池污水引入来龙巷阴沟,经鸡街(现五一路)、江家巷、香水桥(现沧白路、复兴巷交界处)至洪崖洞排往嘉陵江。污泥浊水排放了好几天,剩下的污泥被填埋。奇怪的是,放生的乌龟一只也没看见,连乌龟壳也看不见。
这个谜直到多年后,有一次下水道工人掏现中华路末端公厕,竟然挖出近百只大小活龟。这些乌龟就是从“放生池”掘地道到厕所。乌龟长寿,几十年犹存。
公共体育场建成后,设有篮球、足球场以及单杆、双杠、秋千,并辟有空地,给当时不多的自行车作为练车道。还开辟了一处射箭的地方,名曰“射德会”,珠宝商人谢德芝是主持人之一。这个体育场在当时的西部领先,不少外地人到重庆,都要来看稀奇。
1937年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公共体育场停办,成了新生活运动总会的基地,新建了简易的抗战房,除作办公室外,建有励志社的礼堂及兼营的西餐厅。以前沿着护池红墙搭建的圆形房屋,全部租给商家作门面。
1939年7月,日军飞机两次轰炸夫子池,炸毁了孔庙的大成殿等建筑,留下一片瓦砾场。那时市中区没有广场,于是在夫子池开辟一个广场,新建一个戏台,作为召开各种集会的主席台。常有国民精神总动员会、劳军、募捐、义演之类的活动在这里举行。
1941年3月,教育部主办的千人大合唱在夫子池广场举行,重庆各高校和部分中小学师生,来到大轰炸后尚未修复的广场,同仇敌忾,放声高歌。《大刀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的歌声,表达了重庆民众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
1941年3月,抗战歌曲大合唱在夫子池举行
从广场到游艺园
影剧演员白杨、舒绣文在夫子池广场举行过签名义卖,就是与影迷、文艺爱好者互动,作抗日宣传,收取的签名润笔费全部捐赠。著名川剧演员张德成在此劳军,演出《单刀会》,饰演鲁肃。著名京剧演员牛步贵在此主演《投军别窑》《小磨房》。这些演出都是义演,不收费。
中国电影制片厂将夫子池广场作为外景地,拍摄《日本间谍》时,将哈尔滨日军宪兵队队部设在广场内,抓人的摩托车队从这里驶出。
抗战胜利,原有的政府机构迁往南京,夫子池周边的一楼一底房屋,均成商店门面,租金以实物(米、棉纱、金条)计价。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夫子池广场改为“更生”川戏园,市民从此失去体育场所。“更生”戏园由邓植夫承包,从成都邀请川戏名角黄佩莲、袁玉堃、王国仁、曾荣华等人前来演出。大约半年后因邓植夫剥削艺人,克扣包银,园租随物价飞涨等因素,戏园支撑不起而垮台。之后有些郊县草台班子来演出,都是短期租赁。更多时间,则是小摊贩在此经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将中华路延长,马路便将在抗战中被日机炸毁的文庙横截为两部分,前面建为大众游艺园,后面建为以后的29中学校。原来的泮池所处位置并入大众游艺园,处于其最前端。
1951年10月,由曹荻秋市长题写园名的大众游艺园建成开园,园内设电影院、剧场、书场、茶楼、餐饮店,还养了雀鸟、猴子等动物供孩子们观赏,门票也很便宜。重庆川剧团、曲艺团、杂技团、木偶剧团等在此长期驻演。享誉海外的归侨精武杂技团还带来了空中飞人、走钢丝、摩托车飞檐走壁等惊险节目,在此献演。与大众游艺园同时建成的还有重庆美术展览馆。
1953年,为扩建临江门公交车站广场,建于清代的魁星楼被拆除。大众游艺园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旧城改造拆除。夫子池一带,如今高楼林立,商贸繁荣,远远超过早年的景象。
1958年,夫子池大众游艺园
文章作者:杨耀健
作者单位:重庆市政协文史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