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李子坝单轨穿楼

日期:2024-08-23

一抬头,一列“森林绿”列车迎面飞驰而来,在众人的欢呼惊叹中从容穿楼又呼啸而去,越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越过历史的幕墙,我又看到那个天天放学坐在门口木凳上看书的小小少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知道,那是无解的乡愁……

2024年6月20日,人民网重庆频道和重庆广电第1眼微博相继发布: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点赞推介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车站,因其“空中列车穿楼而过”成为蜚声中外的“网红车站”,引来无数游客驻足观看,拍照打卡。


“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而提起李子坝,你会想到什么?

网红标签,热搜体质,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拍摄地,游客如云?其实,永远绕不过的是李子坝单轨穿楼的魔幻胜景。

李子坝位于渝中区边缘地带,背靠浮图关山脉,面临滔滔嘉陵江水。《巴县志》记载:“渝城三面抱江,陆路惟浮图关一线壁立万仞,磴曲千层,两江虹束如带,实为咽喉扼要之区,能守全城可保无恙。”20世纪70年代,浮图关下的李子坝街道人口稠密,街道狭窄,房屋低矮简朴。被大山大江钳制的特殊地势制约了李子坝的版图扩张,除了嘉陵江边父亲工作的那座热气腾腾的工厂之外,整个李子坝集市就只有河边那些窄小的米店、肉铺、菜店和煤店,每至夜晚,街上灯光昏暗,车辆稀少,行人寥寥。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要凭证凭票购买。李子坝的大人们忙于“抓革命,促生产”,小孩子唯一的乐园就是浮图关大山了,春夏秋冬,地上似乎永远铺满了麦冬、酸筋草、猪儿草、鱼尾草和苦蒿,漫山遍坡的夹竹桃、枸叶树和黄葛树,疯了一般向上生长,知了在树上无休无止地嘶鸣。我和小伙伴们每天就在山上疯跑,攀上崎岖的陡坡采桑叶喂蚕宝宝,脏兮兮的小手抹得满脸跟花猫儿一样,直到太阳落山了,听到大人们扯着嗓子喊着才回家吃饭。

岁月就在这座大山脚下静静流淌。

有闺蜜从上海来。第一句话就是:“走!去李子坝看'穿楼'……”。站在李子坝单轨穿楼景观台,闺蜜笑呵呵地问:“你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李子坝是我家,我家就在李子坝。

李子坝“停靠在8楼的2号轨道”凭借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吸引了万千游客前来打卡,他们固执地认为,没去李子坝“时光隧道中穿过楼”那便不算去过重庆。不管是晨钟暮鼓还是春夏秋冬,车厢内总是人头攒动,观景平台上人山人海,一面又一面红黄蓝绿紫导游小旗像海洋中的帆,目不暇接。所有人都抢占着最佳位置,端立手机屏气凝神眼巴巴地期待着一趟趟列车到来,争相在这个魔幻的网红景点打卡、拍照,留住美妙的独特记忆。这道赏心悦目的独特城市景观刷爆了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


无数次我乘坐轨道2号线,带着温暖的成长记忆,带着亲切和自豪回到李子坝拆迁后的“老屋”。回来,离去,再回来,流连忘返。

李子坝单轨站台旧址,距当年我家所在的“船型楼”不足50米。六七十年代那里是倚二层马路修建的一溜青砖房,东边端头是李子坝街道办事处,西边端头临街铺面是一个小规模的废品收购站,中间有一条窄窄的巷道,里面是居民住户,我同学敏的家就在里面,而马路对面是铁路局宿舍(也即现在的观景平台)。收购站占有两间屋子,店主是一对老年夫妇,待人极为和善。每天放学,我都会去那里找书看,手捧着一本小人书认真地看,跟着主人公一会儿笑一会儿落泪,身边一麻袋一麻袋的书堆成了一座小山,那时候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把书卖给收购站。每次去看书,老爷爷老婆婆看到我来了,都会热情地端一张小木凳让我坐着慢慢看,偶尔也会问我要不要喝一杯老鹰茶。像着了魔一样,年复一年,我就坐在那张小木凳上看小人书看画本看名著看各种看得懂看不懂的书,在我心里,那是我成长记忆中珍贵的“图书馆”。很多年过去了,依然记得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老婆婆,依然记得经常跑到敏的家里一起写作业,依然记得和敏手牵手一起跑到对面铁路局宿舍同学家里去玩……

岁月荏苒,旧忆深深。

2004年岁末,第一列森林绿单轨列车从我家住了34年的二层马路老屋后窗疾驰而过。我记得那一天,爸爸妈妈和邻居们都惊奇地守在和轻轨咫尺之遥的后窗,兴奋又不安地等候第一列列车驶来。但是大家并不知道那列森林绿列车是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也是西部地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更不知道叶天义和他的设计团队。

李子坝街道狭窄,地处浮图关滑坡地带,很多年来仅仅是作为渝中区通往沙坪坝区的陆路通道,也仅有219等极少数公交车通过。城市建设中规划的轨道2号线李子坝站台和住宅楼的修建正好重合在同一个点上,如何设计、建设、实施?

“那我们要不要尝试让即将修建的民用楼和轨道站台聚集在一栋建筑里?”面对史无前例“穿越”设计的挑战,李子坝轨道穿楼总设计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老师叶天义和他的设计团队在绞尽脑汁思考所涉及的结构体系、隔噪减震、功能布局的转换、消防疏散、30米高的边坡处理等一道又一道难题。轨道建成后在接受《重庆商报》采访时叶天义曾说:“这个方案当时没有可借鉴的案例,车站与商住楼以最合理的方式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采用“站桥分离”的结构形式,我们全部自己设计、论证。”

天很蓝,花很香,远处的嘉陵江波光粼粼。轨道2号线李子坝段依山傍水,江岸风光旖旎秀美。作为“最宠游客的城市”,李子坝轨道站打造了堡坎崖壁“岩之魂”雕塑文化墙,修建了1367平方米的观景平台,打造了“温馨邻里”和“森林之歌”两个主题的景观灯饰,美轮美奂,让千千万万游客恍若进入宫崎骏动漫“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的奇幻世界里。从狭窄陈旧单一的街道凤凰涅槃为高屋建瓴的8D魔幻智慧街区,在自豪和骄傲背后,却是一代又一代重庆人不为人知的柔软和坚毅。

神奇的李子坝轨道站。

在观景平台,我俏皮地反问闺蜜:“你说,鸡和蛋可不可以同时有?”闺蜜狡黠地笑起来:“你忘记我的专业了?”闺蜜是颇有成就的学科带头人,如何不知道?

一抬头,一列“森林绿”迎面飞驰而来,在众人的欢呼惊叹声中从容穿楼呼啸而去……

这个由山城独有的复杂地形造就的奇观,创造了重庆独特的建筑气质,蜚声国内外。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犹如神助攻,City不City、China Travel的话题爆火国内外,外国游客如嘉陵江浪潮一波紧接一波在重庆汹涌澎湃。西方游客称:世界上最疯狂的城市在中国重庆,这座8D魔幻之都是亚洲的“赛博朋克”,别人的轻轨是交通工具,重庆的轻轨却是疯狂过山车,不仅可以开往春天,还可以“上天入地”。赞誉、惊叹、震撼不绝于耳。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重庆边检总站查验出入境人员82万余人次,是去年同期的2.7倍;查验入出境外籍人员15万余人次,是去年同期的4.9倍;经重庆机场口岸出入境的内地居民达54万余人次,约为去年同期的2.3倍。

熙熙攘攘的人群,人声鼎沸。突然,有外国游客用不太熟练的中文对着手机激动喊道:“爸爸妈妈,我在重庆李子坝,这里好多我们外国人啊……”看着这位非洲小伙子兴奋到手舞足蹈的样子,所有人都报以善意的微笑。

一列列森林绿穿越而过,越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越过历史的幕墙,我似乎又看到那个天天放学坐在门口木凳上看书的小小少年……只有回到李子坝,我才能最真切的看到自己,看到那个小女孩一路走过的深深浅浅的足迹。我知道,那是永远解不开的乡愁。每次回李子坝,我只坐轨道2号线,无论是在车厢还是在路上,我总会热情地为邻座的外地游客,或者问路的外地游客讲述李子坝厚重的抗战历史和周围景点最佳的打卡顺序和特色,最后都会毫无例外自豪地补上一句:“我家在这里,我出生在这里,在这里长大,在这里工作过。”

在李子坝的怀抱,我在一步一步成长,李子坝也日新月异,我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往前,寻找着最优秀的自己。正如这幢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设计,每一瞬,都是我和故土彼此成长又独一无二的印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相关。

李子坝,穿越的不仅仅只是一幢楼,重庆也不只是网红城市,‌它是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桥为脉具有厚重历史的明星城市。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像璀璨的星光穿越3000年历史的天空,照亮城市前行的方向。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余秋雨曾描述:“重庆是一座站着的城市,她的存在是对‘江山’一词最好的注解。”何其形象的比喻——站着的城市,站着的巴山渝水,站着的历史记忆,站着的3400万重庆人!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如是我闻。


文章作者:疏影

作者简介:疏影,本名聂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