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重庆历史上的热辣滚烫

日期:2024-10-15

重庆,这座被誉为全国三大火炉之一的城市,其夏季的酷热历来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仿佛不经历几轮高温的洗礼,就不算真正迎来了夏天。在这片被火焰般热情拥抱的山城里,重庆人民自幼便练就了在炎炎夏日中悠然自得的本领。即便是面对酷暑难耐的天气,他们对火锅这一美食的热爱与追求也从未减退。世代相传的智慧,让他们在面对高温时总能游刃有余,展现出独特的生存智慧。

然而,今年的重庆之夏,酷热程度却显得格外不同寻常,达到了近年来的罕见水平。人们普遍感受到的是一种持久而稳定的高温侵袭,仿佛整个夏季都被拉长了。9月4日,重庆气象台再次拉响了高温红色预警的警报,这已经是自本轮高温天气开始以来,连续发布的第15个红色预警。此番“秋老虎”的来袭,势头之猛,实属罕见。其背后的原因,乃是大陆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联通,导致高压系统控制下天空晴朗少云,白天气温居高不下,加之四川盆地特殊的山地河谷地形影响,使得盆地东部的重庆成为了40℃以上高温天气的重灾区。

关于重庆历史上的酷热程度,我们不应仅凭体感或臆测去夸大其词。为了探寻真相,有必要翻开历史的篇章,深入研读《重庆市志》及政府部门权威发布的数据。第一轮《重庆市志》记载:重庆夏季以全国“火炉”著称,温高、光强、降雨不匀、多伏旱。全市极端最高气温除江北县、荣昌县为39.8~39.9℃外,其余各区县皆在40℃以上,其中超过41.0℃的有合川县、江津县、巴县、南桐矿区,超过42.0℃的有綦江县、市区(沙坪坝站)、北碚区。1951年8月15日,北碚区最高气温达43℃,为全市之最。据沙坪坝站资料分析,1950年到1985年间,有9年出现气温高于40℃的年份,平均4年就有一次。日最高气温大于35.0℃的日数亦是炎热标志之一,全市的高值区在綦江县、南桐矿区、巴县、江津县、北碚区、市区(沙坪坝站)等地,全年平均为32~41天,北碚区1961年达63天,市区(沙坪坝站)1961年和1971年也有59天之多,大足县、荣昌县及江北县年平均为14~16天。

重庆市各区县极端最高(低)温度出现时间及强度表  资料来源:《重庆市志》

第二轮《重庆市志(1986—2005)》显示:重庆夏季高温明显,年最高气温值多出现在7—8月之间,只有少数年份出现在9月上旬。城口、奉节、梁平、南川、黔江、酉阳、秀山七个区县极端最高气温在37.5℃~39.8℃之间,其余各地均在40℃以上,丰都在1972年8月26日高达43.5℃。极端最高气温≥35℃的日数是夏季炎热的标志。长江、嘉陵江、乌江河谷平均在30~40天之间,其中云阳县平均有42天,为全市高温日数最多的地方。中西部平行岭谷区高温日数大大减少,在13~25天之间。东南部和东北部大巴山多在10天以下,秀山、石柱有12天左右,是全市夏季最温凉的地区。

重庆市气象局授牌仪式(1997年)  图片来源:《重庆市志》

近2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情况频繁出现。2006年和2022年尤为突出,其中2022年更是出现了持续时间长、覆盖面积广、极端性强的历史最强高温,全市平均40℃以上高温日数达15.8天,极端最高气温达45.0℃。

2007年1月10日新华社报道:重庆市气象局近日公布统计数据称,2006年重庆全年平均气温为18.6℃,较常年偏高1.4℃,这是自1997年以来连续第10年高于平均值,且偏高幅度之大为历史之最。2006年8月15日,重庆全市普遍出现高温酷热天气,22个区县日最高气温刷新当地历史记录。2023年1月18日重庆举行天气趋势新闻发布会,市气象局公布了2022年的高温数据:2022年重庆年平均气温18.5℃,较常年显著偏高0.8℃,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次高(仅次于2006年)。极端高温强,出现了持续时间长、覆盖面积广、极端性强的历史最强高温,40℃以上高温日数全市平均达15.8天,16个区县最高气温刷新当地历史记录,全市极端最高气温达45.0℃。今年8月以来,重庆再次遭遇连绵不绝的高温炙烤,这股热浪延续至9月,其强度虽略逊于2022年,但最高气温已触及43.6℃,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在时间维度上,今年的高温季节相较于2022年有着明显的“迟到”现象,其正式“发威”的时间点较后者晚了半个月以上,但这点微小的变化足以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


作者:周晓娟,四川省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秘书科科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