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历史文化> 人文巴渝

忠州巷子

日期:2025-02-20 来源: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因感念巴蔓子、严颜等忠义之士,朝廷赐临州为忠州。1913年,改忠州为忠县。从此,忠县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忠”命名的州县城市。

三峡大坝建成后,忠县下半城已经淹没在长江之中,上半城蝶变成如今的三峡留城。

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我从繁华的忠县滨江路,拐进忠州老街,漫步于古老的街巷,仿佛穿越了时光。

最先迎接我的是白鹿书院的大牌楼,古色古香,木制挑梁,立在高处,气势威严,无声地述说着忠县尊师重教的传统,述说着千年忠州文脉的厚重。如今,它是忠州小学和中学的大校门之一。

顺着老街往前走,便是一处梯坎。坡很宽,很缓。台阶都已经被脚步磨平,光滑而温润,朝中间凹了进去。

台阶的一边,是一道墙,灰墙黑瓦,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另一边,是一道石壁,石头上覆满了青苔,不时穿出黄葛树的根,粗壮有力,如游龙走蛇。摩挲着这些墙和这些根,感受千年的时光在指尖流淌,那样的刻骨铭心,那样的回味悠长。也唯有在古城,在老街,在月下,才有如此感受。

人只有在心静的时候,才能走进时光的深处,与古人对话,与万物座谈,敞开心扉,返璞归真,与漫天的诗意相逢。

要不是朋友提醒,我丝毫没有察觉到,此行的非同凡响。原来,我行走在一条千年前的古道上!眼前这列古石梯道,便是大名鼎鼎的东坡梯子。如今,这里是忠县一处编号管理的不可移动的文物。就是说,我的每一步,都有可能与宋朝、元朝、明朝或清朝的时空相遇。我的每一步,都与古人的步履重叠,甚至与文豪苏东坡怀有一样的崇敬与新奇。

人行古道,如同踩在一架看不见的钢琴上。每级台阶,都是不同的琴键,弹奏出不同朝代的乐章。闭上眼睛,眼前甚至能浮现出那些衣袂飘飘、玉树临风的人,耳畔传来谈笑风生和诗词歌赋。我们点头相迎,却又擦肩而过。

走下台阶,一处处灰瓦白墙的老建筑映入眼帘。眼前的这座大府邸,木门、木梁、门楼,雕梁画栋,挑梁穿斗,历百年风雨,依然巍然挺立。走进去,是四四方方的院落。工人师傅们正趁着夜色,在院子里种黄桷兰。来年春天,定然香气满庭。当初,那些搬离这里的人,可否能想到,若干年后,他们的故宅老屋,成为我等这些五湖四海的人回味乡愁、品咂童年、叩响历史的好去处。

再往前,便是保存完好的忠州古城址,它位于忠州街道东坡路上,始建无考,明洪武年间曾经培修。如今,故城遗址有拱形的东门、栈道、梯道等丰富遗迹。

一段高耸的城墙,需要抬头方能窥见全貌。藤蔓从天而降,衬托出城墙的高大和厚重。三两棵小树从石墙缝里长出,在灯光下摇曳着绿波,述说着生命的顽强。

城墙之下,辟出了一处茶舍。挂着大红的灯笼,摆着竹桌子、竹椅子。只是此刻,虚位以待。倘若得闲,邀三五好友,来此小坐,自然惬意无比。

想一想,身后是千年的古城墙,眼前是如水一般的人。身边环绕的是苏东坡走过的栈道、白居易工作过的州府,再远处是千年前的汉阙和款款流淌的长江。这样的环境,何等无敌。也只有此地,心通今古。

抬头仰望,现代化的高楼环绕左右,仿佛一位位守护的卫士。古城址在四周高楼的怀抱中,像一口遗世独立的古井,更像是一个遮风避雨的摇篮。

穿过画框一般的东门,我来到城墙高处。正当我凭墙远眺万家灯火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名字闯入我的眼帘,让我心头一热,心里一震。“巴蔓子刎首留城处,八个鲜红的大字,就立在东门之上,无声述说着一段历史。

三峡留城·忠州老街景区东门(图片来源:忠县人民政府网)

公元前400年,战国时期。巴国发生内乱,因国力衰弱,无力平乱。巴国将军巴蔓子许诺以三座城池,向楚王借兵。平乱后,楚来索城。巴蔓子认为,身为人臣,割让城池是不忠,但不践诺,是无信。为忠信两全,遂自刎,以头授楚。

他的行为感动了两国,楚王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以上卿礼葬其身。千百年来,巴蔓子刎首留城的故事,一直在巴渝大地传颂。这是巴人坚毅劲勇精神的象征,也是今人忠义精神的源头。

平复激动的心情,从城墙上下来,重新拥抱无比亲切的巷陌。此处,便是平缓的东坡路,一年之前便已修复开放,不少具有忠县特色的小店纷纷入驻。香山蜜饼、三角粑、蛋烘糕,无不勾起人们记忆深处的味蕾。

在一家小卖部门口,一家人正围坐在一起,临街吃着火锅。孩子们在一旁,与两只猫嬉戏。老街的慢时光,沁出生活的美好。游人走过,无不投去羡慕的目光。

漫步老街,仿佛行走在一本书中、一幅画中、一部戏中。正如,街头的一块牌子——“春风十里不如你”。

古时,忠州有治平晨钟、西岩瀑布、玉镜天成、五龙萦宝、翠屏春晓、紫极晚烟、巴台夜月、鸣玉平沙八大美景。今日,忠州八景又添新景,既有不远处的皇华城、独珠江村,也有眼前的三峡留城·忠州巷子。

我想,假如一个雨天,房檐下的雨珠连成了线,滴落在青石板路上,在脚下溅起晶莹的水花。这个时候,恰好一群刚放学的孩子路过,他们一路跑下东坡梯子,穿过东门,一路洒下欢声笑语。你就能在他们的背影上看见自己的小时候,邂逅如花一般的青春。

伞角的雨滴,额头的雨滴,与屋檐的雨滴,树梢的雨滴,恰好形成了某种时空上的呼应。老街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所在,那些过去的日子,一起挤挤攘攘朝你走来,让你不知今夕何夕,恍若天上人间。一举手,一投足,皆是生活的回响。

雨天的老街与夜晚的老街,异曲同工。它们有意遮蔽了一些幽暗,无意间又释放了一些明亮,只留下岁月斑驳的反光。经历过岁月的反复淘洗,留下的是为数不多的永载记忆的甜蜜。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千年忠州,百年忠县,历史大潮浩浩荡荡,但始终生生不息。其中,最动人的烟火,最细腻的历史,就铭刻在这老街小巷的深处。


作者:李立峰,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