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物志】古遗址丨龙崖城

古遗址是古代人类各种活动场所、建构筑物经长时间毁损磨蚀后所遗留的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场所。在我国文物体系中,古遗址是内容丰富的一个大类。以田野考古学为手段,通过对各种类型古遗址的调查发掘,可以发现许多古代遗迹并获得丰富的出土品,进而考察古代社会状况,因而古遗址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工作中备受重视。
重庆的古遗址十分丰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形以平行岭谷、浅山丘陵为主,域内长江及嘉陵江、乌江等众多大小支流构成了较为发达的水系,沿江台地及山间盆地为古代人类提供了众多活动场所。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重庆有古遗址1542处,从数百万年以来古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址到明清时代遗存,序列完整,内涵丰富。在缺乏文字记录的原始社会时期和只言片语的青铜时代,这些地下遗存在构建重庆远古历史中有着主体和关键性作用。即使是秦汉以来,这些地下遗存所揭示的内容,也往往是文献资料缺乏记载或语焉不详的,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展示历史细节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古代城址:龙崖城
龙崖城位于南川区三泉镇马嘴村西3.5千米处的马颈山顶上,地处金佛山风景区北面,海拔约1784米,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3.75万平方米。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对其进行了复查。城址平面形似马颈,又名“马脑城”。
龙崖城宋元时代城门(摄于2013年)
龙崖城始建于南宋理宗宝祐三年(1255年),由南平军守臣史切举奉令创筑,次年守将茆世雄增修而成。城内遗存有城门、石阶、踏道、水池、水井、垛墩、射孔、城墙等。城墙用不规则条石顺砌,白灰勾缝,墙体残长42米,高7米,厚0.86米。城门为条石砌筑,券顶,门道面阔1.4米、进深0.64米、高2米。城外保存有摩崖题记2则:一则位于城门左侧下岩壁上,为《龙崖城摩崖记》,幅长4.2米、宽3.5米,碑文计257字,记述了筑城经过和抗击蒙军获胜的史实;一则为《民国五年川军驻守题记》,记述了1916年袁世凯的军队在此阻击蔡锷、唐继尧讨袁部队入川一事。
龙崖城所在马颈山原名“马颈关”,扼川黔咽喉,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军事上有着特殊的地位。龙崖城虽战事不如钓鱼城规模大、时间久,却是蒙军围城两月无功而撤的“败而退”之地,《宋史》记载“(开庆元年)六月丙戌,南平来报战功”。
龙崖城遗址于1991年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龙崖城于2000年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摘编自《重庆市志·文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