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政策解读

《关于大力促进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意见》的政策解读

日期:2020-09-30


2020619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促进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领导。《意见》是促进新时代、新形势下我市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认真贯彻落实好《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地方志系统的一项重要和紧迫任务。为了帮助大家全面理解、正确把握和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市志办近期组织专门力量对《意见》进行了解读,以政策问答的形式进一步阐述《意见》精神,供全市地方志系统和有关方面学习参考。

1何认识新时代地方志事业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过去,我无论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这样做,可以较快地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乡情民俗、名流商贾、桑麻农事,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又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地方志被誉为一地之百科全书”“一方之全史,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等重要功能。地方志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独特的文化瑰宝,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坚实根基,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是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地方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全世界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有像中国这样拥有历史久远、接续不断、内容恢宏的地方志历史文献。新时代地方志应当在继承中发扬,在传承中创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绝不能中断

编修地方志历来是守土者之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树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对加强地方志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各区县和有关部门要树立方志文化自信,提高方志文化自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地方志作为重要文化基础事业来谋划,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来完成,切实发挥地方志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为治国理政提供历史智慧,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涵养的重要积极作用。

2为什么说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快地方志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地方志的功能:一是存史,即保存历史,就是将一定地域内的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用文字记录下来、保存下去,供今人和后人查阅参考。存史是地方志诸功能中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发挥其他功能的基础。二是资治,即资政辅治,就是为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进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三是教化,即教化育人,就是利用地方志资料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国情、地情等方面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切实增强人民文化自信。当前,地方志融入了更多时代元素,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地方志事业的繁荣发展,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有利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特别是人文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民文化自信,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要。

3.为什么说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强我市地方志工作迫在眉睫?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地方志工作不断加强,第二轮修志工作进展顺利,地方志成果不断涌现,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发挥。但是,对照全国先进地区和周边兄弟省市,由于市级(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设置历史较短、过去地方志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等客观原因,我市地方志事业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期实现并持续巩固两全目标(到2020年,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任务,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地方综合年鉴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任务繁重艰巨;地方志十业并举的一些领域存在空白和短板,地方志成果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市级方志馆建设尚未立项,不少区县级方志馆建设还未起步;全市地方志系统机构编制偏少,地方志人才和队伍建设滞后有的区县落实国家规定的一纳入,八到位(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各级政府工作任务,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不够到位,认识不够,经费不足,等等。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地方志工作机构,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大好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地方志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4.我市出台《意见》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志。近些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地方志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67号,以下简称《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加强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规定。全国各省(区、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密联系本地区实际,陆续出台了本地区加强地方志工作的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兄弟省(区、市)的做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省级党委、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意见;二是制定省级《地方志工作条例》;三是下发省级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068月印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通知》,但市级《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指导意见一直阙如,工作步伐相对滞后于兄弟省(区、市)。这次,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意见》,是近些年来关于地方志工作的第一个市级指导性文件,也是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

我们相信,《意见》的出台,对于大力促进新时代重庆地方志事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市地方志系统一定要把贯彻落实《意见》作为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不但本系统要学习贯彻,更要广泛宣传,以《意见》出台为契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地方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全社会形成认识地方志、学习地方志、运用地方志、支持地方志的良好氛围。

5.如何准确理解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依法履行地方志工作机构职能,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功能,全面促进我市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地方志自古而今是官书。新时代、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全市地方志系统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市委三个确保政治承诺,全面彻底干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要切实发挥好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围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提高文化自信,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要,努力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6.如何理解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意见》指出:全面加强党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地方志官书地位,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确保地方志事业发展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讲好历史故事,记载发展脉络,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以地方志成果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志书的权威性、严肃性,确保编修出方向正确、内容准确、质量上乘的文化精品。

——坚持依法治志。《意见》指出:市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全市地方志工作,依法履行相关职责。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各项工作,加强编纂业务工作。依法治志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然要求,是依法修志发展的奋斗目标、必然路径。要把依法治志纳入法治化建设轨道和依法行政范畴。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要依法保障地方志工作条件,依法积极参与地方志工作,依法接受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按时完成地方志工作任务。

——坚持全面发展。《意见》指出:以修志、编鉴为主业,统筹兼顾地方志成果开发利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旧志整理、地方史编写、理论研究等工作,实现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找准地方志事业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切实承担起地方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使命,把地方志事业做细、做深、做新,推动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由一本书主义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史十业并举转变,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方志作用。

——坚持守正创新。《意见》指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修志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经验,全面提高工作水平,严把政治关、史实关、质量关,使每一部地方志成果都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与时俱进,推动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大力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让地方志文化产品更加贴近大众、服务大众、教育大众。守正,就是要坚持地方志编修的基本规范、基本体例、基本格式,全面、客观、准确地记录历史和现状,确保志鉴作品体现信史特征。创新,就是要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充分利用当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工具,特别是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开展工作,增加地方志成果的可读性,扩大受众面,提高传播力。

——坚持修志为用。《意见》指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地方志资源优势,加大成果开发利用力度,提高地方志服务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能力。强化舆论宣传,努力推动全社会读志用志。要本着修志为用的原则,按照三个围绕、三个服务的思路,大力促进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地方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地方志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7.如何把握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意见》指出: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以实现两全目标任务为重点,统筹推进十业并举,推动我市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力争用5—10年的时间,使我市地方志事业发展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两全目标指的是《规划纲要》规定的,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十业并举指的是《规划纲要》提出的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史进入全国前列是指,力争在2030年前使我市地方志事业跻身全国前列,名列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分之一梯队。这项任务是比较艰巨的,需要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地方志工作,需要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参与和支持,需要全市地方志系统付出更艰苦的努力。

8.如何全面实现和持续巩固“两全目标”?

《意见》指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要求,2020年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任务,市、区县两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实现市、区县两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做到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一年一鉴,公开出版。

两全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党委、政府的法定职责,不能如期完成要承担相应的责任。2017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调整第二轮重庆市志编纂规划任务的通知》(渝府办〔201729号),明确规定重庆市第二轮规划市志为86部。2020年是全面完成两全目标的收官之年,市级各部门、各区县都要按照既定的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志鉴公开出版任务。目前,全市已完成33部区县综合志书的编纂出版,剩余6部已完成终审并进入出版程序,基本完成国家规定的任务,要再接再厉尽快见书。年鉴公开出版工作是一项常态化工作,一刻也不能松劲。

当前,志鉴图书公开出版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2020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印刷复制发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志产品必须由出版单位公开出版。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市级各部门、各区县和有关承编单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按照国家和的要求,把各级各类志鉴编修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完成时间不推迟、工作标准不降低,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出版任务。市志办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加大督查指导,协调解决志鉴出版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各部门、各单位做好出版工作。目前,我办已与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协商,尽最大努力加快志书出版流程、缩短出版周期,确保在我市出版社出版的志鉴图书,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出版印刷。同时,也与重庆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数家出版社达成合作框架协议,保证全市志鉴出版有书号资源,由各单位自主协商,确定出版单位。“两全目标”完成后,各级各类年鉴的出版工作将转变为常态化,必须始终坚持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市级各部门、各区县和有关单位要及时总结前两轮修志工作的经验教训,为按照国家和市里的统一部署,适时启动第三轮修志工作做好准备。

9.如何开展第三轮修志工作?

《意见》指出:“2021年编制第三轮修志规划,2022年启动市、区县第三轮修志工作。加强对第三轮修志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管理。分别在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开展第三轮修志试点。”

作为全市地方志工作的主管部门,市志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规划纲要》的新要求、新任务,在总结第一轮、第二轮修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第三轮修志的组织模式、编修方式、记述时限、体例内容等,科学谋划事业发展,按要求适时启动全市第三轮修志工作。计划在2021年编制全市第三轮修志规划,2022年启动市、区县第三轮修志工作。进一步规范第三轮修志工作,制定印发《重庆市第三轮市、区县(自治县)志稿评审量化标准》等规范性文件,确保志书质量。开展全市第三轮修志试点,在市级部门和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修志试点中,指导和帮助志稿篇目拟定、初稿编写、总纂和评审等工作,力争打造成为全市样板书、全国精品书,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品牌效应。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有关单位要按照全市统一规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志书编修工作,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打造质量上乘、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精品志书。同时,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第三轮修志试点工作。

10.如何进一步做好地方综合年鉴工作?

《意见》指出:坚持地方综合年鉴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继续推动市、区县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全覆盖,一年一鉴,公开出版。

国务院《条例》明确规定,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综合年鉴,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规划纲要》提出要求,2020年,做到地方综合年鉴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

重庆市级和38个区县(自治县)两级共39部地方综合年鉴,必须做到由市志办和各区县(自治县)地方志工作机构按照规划每年组织编纂,一年一卷、公开出版,不得采用两年及以上的合,不得以内部刊物形式出版。特别强调,志鉴编纂属于政府职责和官方行为,禁止以服务外包的形式承包给市场化的文化公司。

地方综合年鉴编辑出版流程必须严格按照组稿、编稿、评审、出版等四个阶段组织实施。一是组稿。由区县(自治县)党委或政府正式印发组稿通知,应在每年131日前完成。各撰稿单位落实分管领导和专门的组稿撰稿审稿人员,按照谁撰稿谁负责、谁审稿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及时主动联系撰稿单位,精心指导撰稿,尽快收齐稿件。严格执行年鉴编辑技术规范,对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及时反馈给撰稿人员修改完善。组稿在每年331日前完成,统计数据等部分稿件可适当延迟交稿。二是编稿。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收到稿件后,应立即对稿件进行编辑,确保框架结构、体例、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计量单位、称谓等符合年鉴编辑技术规范。编稿在每年731日前完成三是评审。年鉴稿编辑完成后,应立即组织评审,广泛征求保密、民族、宗教、外事、军事等部门的意见评审在每年831日前完成,并报市志办。市志办要视情况区县综合年鉴稿编辑质量进行抽查。四是出版。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在年初制定出版计划,积极落实出版社,尽早签订出版协议,年底前正式出版。

11.如何加快推进方志馆建设?

《意见》指出:将方志馆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建设市、区县两级方志馆。

方志馆是传承弘扬地方优秀历史文化的基础阵地,是系统立体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播中心,是记录历史、传承文化、展示地情,践行爱国主义教育地域交流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方志馆不只是地方志工作的一个场所,更是构建更大范围内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平台,是历史见证馆。方志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等场馆既有差异性,又有互补性,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方志馆建设是落实党和国家新时代传承发展优秀历史文化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承载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的职责与使命。一些兄弟省(区、市)在方志馆建设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全国三分之二的省份已经建成省级方志馆,600多个市县已建成了方志馆。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尚未建成省级方志馆,区县方志馆建设也相对滞后,是亟待补齐“短板”目前,市志办正在积极推进国家方志馆长江分馆暨重庆市方志馆的相关工作,并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支持,力争早日立项。

市志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方志馆建设的意见》(渝志办发〔201912号),对方志馆的意义、作用、功能和建设规模等作出了规定。推进方志馆建设,要紧紧围绕我市文化强市建设、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城市品牌建设等重点工作,充分挖掘区域亮点,打造集地方志文化、市情地情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民风传播,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基础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让珍贵的史料和文物有”,更好地面向社会和群众提供方志文化服务。暂时不具备建设方志馆条件的区县,也要尽快建成地情展示室,作为方志馆建成前的过渡设施。方志馆的选址、规模、内部设计、陈列等,可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适度超前,并力争与现有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艺术馆、文化馆等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形成“扎堆”效应,方便面向社会和群众服务,实现优势互补。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托全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山名水、名特产品等探索建设镇街乡村史志馆和一些方志文化特色主题馆。有条件的区县可先试点建成一两个镇馆,总结经验,逐步推进。

需要强调,方志馆作为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一个基础设施和重要阵地,是国家规定必须建设的项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重视起来,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快推进全市方志馆建设。将方志馆作为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平台和增长点,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名片、形象窗口,让地方志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纸质书籍向有独立空间、兼具地情展示、资治辅政、教化育人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多种功能转变,让重庆地方志在新时代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应当走在前列,发挥带头作用。

12.如何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

《意见》指出:“运用‘互联网+地方志方式,建立健全全市地方志数据库和地情信息网络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新型媒介和传播载体,发展和丰富网络方志文化内容,创造性推动方志文化转化和发展。

要按照中指组、市政府关于信息化建设相关要求,集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力量,建设集地方志信息发布、地情资料查询、业务工作指导、地方志理论研究于一体的“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综合门户网站,也即“重庆地情网”。建成全市统一的地方志信息资源全文数据库,逐步完成志鉴成果、地情资料的收(征)集和数字化加工、入库和开发利用,提供地情检索和数据分析服务,形成全市统一的数字方志库。全市各级地方志机构要加大工作力度,对本部门现有数据库资源作进一步扩充完善,逐步实现修志编鉴的数字化、网络化,构建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办好“重庆地方志”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媒体传播平台宣传地方志。各区县也要加快建立本地区地方志微信公众号,实现市、区县两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市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夯实基础、搭建框架,然后纳入常态化管理建设。要推进地方志信息标准化工作。

加强对旧志旧鉴、图书杂志、音频视频、地图照片等地情资料的收(征)集和数字化加工处理,并入馆入库,防止地情资料的丢失、毁损。特别要注重新出版的志书、年鉴电子版(包括PDFWORD文档)采集,包括封面、目录、彩页,正文等,确保电子版的完整性。各区县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在出版后2个月内报送电子数据U盘或其他介质至市志办,建立健全地情资料采集制度化、常态化机制。加大对地情数据的分类、保存、开发利用,发展和丰富网络方志文化内容。

全市各级地方志机构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提供网站、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数据库地情资料,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形式多样、角度新颖、内容丰富的方志文化产品,有针对性地传播宣传,推动方志文化走向社会大众、走进千家万户,为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13.如何进一步加强旧志整理和史志理论研究?

《意见》指出: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强重庆历代方志的收集、整理、出版等工作。发挥各级地方志学会作用,加强史志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办好《重庆地方志》刊物。

开展旧志整理和史志理论研究工作,是国务院《条例》赋予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规划纲要》明确下达给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市志办正在编纂出版《重庆历代方志集成》,预计2020年内完成。这是全市的一项重要基础文化工程。重庆修志可追溯至东汉时期,之后历朝历代编修地方志的工作从未中断。方志内容涉及疆域、山川、风俗、城池、河防、户口、田赋、物产、学校、选举、名宦、人物、隐逸、仙释、方伎、艺文、事纪等诸多方面,是重庆最全面、权威的地情资料文献,是完整记录重庆历史的最重要典籍,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利用好珍贵的历代旧志文献资料,是当代方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入开展旧志整理,对促进一地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人民文化自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必须提高认识,按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扎实开展历代旧志的搜集、影印、点校、提要、考录、辑佚和出版等工作。旧志整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工作,对整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能力要求较高,地方志工作机构应主动加强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确保旧志整理成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

地方志学会和地方志理论研究工作,是地方志事业十业并举中的“两业”全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加强对地方志学会的指导,支持其开展好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团结从事地方志编修、整理、研究、教学、出版等方面的人员,培养有志于方志事业的人才,提高地方志队伍的理论、业务素质;组织地方志学术活动,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交流新方志编写、旧志整理和地方史、年鉴编写的经验;与市内外地方志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联系沟通,促进方志的学术交流;参加优秀志书、论文、专著的评选活动,积极宣传新编地方志和旧志整理及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优秀成果,等等有条件的区县要适时开展地方史编写工作,力争尽快将地方史编写纳入地方志工作范围。

《重庆地方志》是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管、主办的以指导修志编鉴工作、探索志鉴理论、总结工作经验、介绍地情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内刊,是我市地方志系统最主要的史志刊物。刊物自2017年复刊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服务、共享的办刊理念,已成为全市地方志系统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工作交流的主要平台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宣传载体。刊物设有特载、志鉴研究、地方史研究、文史纵横、地情揽胜、工作动态、历史政德人物介绍等主要栏目,对指导全市修志编鉴等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大力支持、配合《重庆地方志》编辑部的工作,编辑部也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选稿用稿、编校质量上下功夫,力争把《重庆地方志》办成具有全国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刊物。

14.如何做好”“特”志编修工作?

《意见》指出:“实施地方志‘名’‘特’系列工程,积极开展名镇、名村、名街、名山、特色产品等‘名’‘特’系列志书编修工作。

全市积极开展”“系列志书编修工作,是为了广泛宣扬各地特色新产品,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挖掘历史文脉智慧,留存乡土文化记忆,服务文化强市建设,服务大文化、大旅游事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一言以蔽之,就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继续推动全市名镇、名村、名街、名山、名水、名酒等系列志书编修工作,精选具有乡土文化、地域文化等代表性志书向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中国名街志文化工程、中国名山志文化工程等中国系列名志文化工程申报,力争每年有2部以上志纳入国家级名志系列工程。市志办将在全市开展重庆市名村、名镇、名山、名水等名志系列工程,对优秀志书给予编修出版资助,通过纸质书籍、影像资料、电子技术等多媒体手段,在常规渠道和网络平台上精选出名志佳作,让群众可信、可读,让地方可用、可存,为保存历史文脉提供民间智慧,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

二是做好特色产品、特色行业等系列志书编修工作,宣传重庆产品、人文风情、地域特色探索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志》《火锅图志》《牡丹图志》《龙灯志》等有特色、有创意、有亮点、有看点的特志佳作,不断提高志书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近年来,我市一些区县陆续编纂出版了如《荣昌猪志》《巫溪洋芋志》等特色志,对于促进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旅游都产生了很好的效益。

15.如何开展好“我为重庆守护历史”地情资料征集活动?

《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为重庆守护历史’大型地情资料征集活动,保存重庆历史记忆,丰富地情资料馆藏。

我为重庆守护历史大型地情资料征集活动是市志办近年发起的一个公益性项目,旨在通过捐献、交流、存展、借展、复制、购置等多种方式,搜集部门、单位、个人所保存历史资料,把它们纳入地方志资料库高标准存储,纳入方志馆殿堂展示,切实发挥历史资料的文物、文献和资料作用。捐赠是收藏的最高境界,一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遗物,比如说一些孤本古旧志书、珍贵族谱家谱、承载重要文化符号和时代印记的实物等,属于全社会、全人类,不应当属于任何个人,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要倡导以适当的方式回归社会、服务社会。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利用各种场合宣传这一理念。各区县要积极互动,运用报纸、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进行宣传,理清盘活本地区文化家底;遍访宗祠、家族、乡贤,搜集整理文字、声音、仪式、习俗等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载体,运用即时通讯、动漫等新信息技术手段,让更多的人来讲重庆故事;广泛动员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海内外华人华侨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从多个维度见证和守护重庆记忆

16.如何做好《重庆地情概览》《重庆市情概览》等地情丛书的编纂工作?

《意见》指出:“做好《重庆地情概览》(中英文版)、《重庆市情概览》等地情丛书的编纂工作。探索编纂乡土文化读物。

市志办于2019年首次启动组织编写《重庆地情概览》《重庆市情概览》等地情市情丛书,旨在宣传推介重庆,服务领导决策,助力教化育人,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地情概览主要介绍重庆的历史,同时出版中英文两个版本,每三年左右修订一次;市情概览主要介绍重庆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中文版,每年出版一版。两本书免费赠送给市“两会”代表和委员,市级部门,各区县和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高校、中小学校等有关部门单位,以及一些招商引资和外事活动场合。

17.如何提高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意见》指出:“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能,加大力度开发服务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地方志文化产品。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地方志成果,更好发挥其教化育人功能。”

要通过举行首发式、发行座谈会、方志文化普及宣传日等各种方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志鉴成果,提高干部群众对地方志文化的认可度。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更好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贴近人民群众需要。充分发挥好地方志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通过指导企业、学校、医院志鉴和农村史志、家谱编修等方式,传播地方志文化。各区县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借鉴市志办和全国其他地方的经验,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编纂各级各类地情资料书(如简志、通鉴、地方史、人物传、大事记、专用辞典、实用手册等)、乡土教材和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以史为鉴”类内部参考资料,为资治辅政、教化育人和提高人民文化自信的服务。各级各类方志馆、地情展示室等要强化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尤其是面向中小学生的文化服务功能。地方志网站、地方志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要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名胜风景、名特产品等的宣传推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8.如何加强依法治志?

《意见》指出:积极推动地方志工作地方立法,健全地方志事业发展制度体系,逐步补齐全市地方志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制度短板,提升地方志工作法治化水平。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为地方治理提供经验和智慧,正是其存史、资治、教化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因此,地方志事业越深入发展,就越需要法治体系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不断为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2006年国务院公布施行《地方志工作条例》,各地相继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责任,加强地方志工作机构履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的职责,确保地方志工作依法开展。

要依法明确地方志事业的功能和作用,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依法履行职能职责,各级各部门要依法保障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认真执行国家和我市有关地方志的法规政策,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范性政策文件,做到地方志工作开展于法有据。市志办近年来大力加强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完善,着力形成1+X”政策体系,“1”即本《意见》,“X”即涉及志鉴编修、方志馆建设、信息化建设、旧志整理等方面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等,目前已经出台了6个政策性文件,下一步还将视情况陆续出台一些。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地方志法律和制度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快推进《重庆市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制定出台。相关部门也要按照国务院《条例》《规划纲要》等规定,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工作条件、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根据国务院《条例》和市政府《意见》要求,配合有关部门按规定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依法纠正查处执行不力和违法行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依法提供编纂地方志所需资料。

19.如何落实经费保障?

《意见》指出:将地方志事业所需经费列入全市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国务院《条例》《规划纲要》都明确将地方志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地方志工作开展所需的工作、编纂、出版等经费,切实解决编书无钱、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无经费、阵地建设较滞后等现实问题。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两翼”城镇群地方志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解决修志经费不足、设施设备短缺、工作条件较差等问题,缩小与主城都市区的差距,推动全市地方志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加强对口支援西藏有关地区和部门地方志工作,帮助其解决志鉴编修、业务培训、成果出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0.如何加强队伍建设?

《意见》指出:配齐配强地方志工作力量,加大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交流锻炼力度,尤其要加快吸收、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地方志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地方志工作者需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当前,我市地方志系统存在人员短缺、队伍老化、结构不合理、人员流动性差等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要重视地方志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加强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年龄结构合理的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好干部入口关,加快吸收高学历优秀年轻干部,配强配好地方志工作人员,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地方志干部队伍。要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线上学习、外出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地方志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要建立健全市、区县两级地方志咨询专家库和专业人才库,为志鉴编纂提供咨询和具体编纂服务。地方志工作是一项清苦辛苦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加强人文关怀,关心关怀地方志系统干部成长,拓宽地方志系统干部的“出口”。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支付地方志图书编纂报酬,营造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传统,发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新时代方志人精神。

要积极“走出去”,加强地方志学术交流与合作。采取考察交流、人员互访、志书交换等多种形式,与市内各区县和兄弟省(区、市)地方志工作机构,以及我市高校、科研机构、党史档案机构和图书馆等单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渝川地方志合作,服务“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619日,签订了《深化川渝地方志工作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今后一个时期,要集全市地方志系统之力,抓好该合作协议的贯彻落实。深入抓好重庆方志馆重庆大学分馆(渝川共建)和四川方志馆四川大学分馆(川渝共建)的建设工作。

21.如何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意见》指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地方志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地方志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定期听取地方志工作汇报,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科学设置主管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各级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全市各区县党委、政府要按照《意见》要求,把地方志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任务。要成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统筹协调本地区地方志工作的开展。有条件的地区要设立地方志顾问委员会,为地方志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各区县要按照政治坚定、德才兼备原则和专业要求,配强地方志工作机构领导班子。各区县地方志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与其有效履行职能、正常开展工作的追求相适应。要保证地方志事业不断档、工作有人干、机构不空转,不得将地方志机构作为“万金油”单位,随意抽调从事其他临时紧急工作。各级领导要定期听取地方志工作汇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调查研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解决机构设置不够健全、人员编制不够到位、经费保障不够有力等问题。地方志工作相对落后的地方,应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本地区党委、政府的工作督查范围。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主动作为,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把“一纳入、八到位”落实到位,确保与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相适应。

22.如何强化责任落实?

《意见》指出: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强化责任意识和主业意识,依法履职尽责。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地方志工作规划要求,积极支持、协助、参与地方志编纂工作,接受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按时保质完成编纂任务。

全市各区县要建立健全与地方志工作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层层负责、传导压力,奖优惩劣、良性竞争”的良好工作氛围。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有关承编单位,作为志鉴编修的主责单位,要切实按照国务院《条例》有关规定履职尽责,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落实主体责任,抓好本部门、本单位的编修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设立领导机构,确定分管领导,落实编纂人员,制定编纂方案,严格时间节点,真正把编修工作落到实处。各区县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加强对乡镇(街道)、村(社)志编纂的指导和管理。各有关单位要积极支持、协助、参与本地区地方志编纂工作,接受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市志办要认真履行《条例》和市政府赋予的管理职责,切实做好统筹协调、培训指导、志稿评审和志书出版等服务工作,推进全市地方志事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3.如何加强舆论宣传

《意见》指出: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积极开展地方志成果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利用各种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加大对地方志成果和地方志文化的宣传力度。

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积极推动地方志文化宣传,进一步坚定方志文化自信,提升地方志社会影响力。通过举办地方志成果展、方志文化交流论坛、公益播放纪录片等活动,走进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社区、军营,广泛宣传地方志文化成果,营造出全社会读志、用志、传志的良好氛围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地情资料数据库,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正面、生动形象、立体全面地宣传展示地方志成果,扩大地方志文化的知晓度。各区县要将地方志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推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带头志用志,关心和支持地方志事业发展,用历史智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