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县委书记江夏 调研“三峡库心·长江盆景”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利用工作

2021年5月7日,忠县县委书记江夏,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王建琼,率领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实地调研“三峡库心·长江盆景”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三峡库心·长江盆景”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大力弘扬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力量。
“三峡库心·长江盆景”是重庆有效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跨区域发展重点项目,涉及万州区、忠县、石柱县,核心区在忠县,以文旅融合建成三峡库区的新名片、新地标,成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忠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峡库心·长江盆景”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通过保护、修缮、运用,充分发挥革命文物遗址的存史、资政、育人、交流等功能。
1930年3月,鉴于忠县城区及西北两区党组织已全部暴露,四川省委决定重新组建中共忠县第四届县委,机关设在位于“江上蓬莱”石宝寨附近革命烈士吴毅的故居。新一届县委建立后,顺利完成了省委下达的护送四川工农红军第三路游击队渡江进入石柱县境的任务。10月,县委机关迁回县城。吴毅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任中共广州市委第一任书记,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1928年7月被捕后遭秘密杀害,时年21岁。1985年1月,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在《纪念吴毅同志》中称赞“他是个忠诚而极有才能的党的干部……他以鲜血和生命表示他对党对人民对革命的无限忠诚,他是我们的模范,是忠县人民的光荣。”2001年5月,吴毅被收入《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中共忠县第四届县委旧址既吴毅烈士故居,建于明朝中期,濒临长江,原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为木列结构、瓦屋面、封闭式四合院,现存建筑面积1750余平方米、房屋24间,已被纳入县级革命遗址进行立碑保护。江夏要求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抓好中共忠县第四届县委的组织建立、领导人员、活动开展等有关史料的收集整理,对接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共享吴毅烈士有关史料;县文物保护部门做好中共忠县第四届县委旧址暨吴毅烈士故居的价值等级评估确认;石宝镇党委做好旧址(故居)的保护修缮工作;县委宣传部做好“四史”宣传教育。
1930年7月29日,梁山县(现梁平区)、四支农民武装队伍1300余人到达忠县,在黄钦坝文昌宫庙里(今黄钦小学)宣告成立四川工农红军第三路游击队。8月3日,游击队从花桥寺出发,8月5日到达石宝寨,从渡口乘木船渡江到达石柱县西界沱,成功与平民革命军会合,东征武汉。游击队渡江地因三峡工程淹没,临近长江最高水位的途径地已被纳入县级革命遗址进行了立碑宣传。江夏要求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深入挖掘、宣传四川工农红军第三路游击队在忠县的斗争历史、行军线路、革命精神以及人民群众护送游击队渡江的感人故事、壮阔场景。
现年107岁的革命家、文学家、书法家马识途,16岁离开忠县求学并投身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枣阳县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西南联大党支部书记、滇南工委书记、成都工委副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川西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四川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建设厅长,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西南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雷神传奇》等,短篇小说《找红军》《接关系》《最有办法的人》等,长篇纪实文学《沧桑十年》等。马识途故居位于“三峡橘海”的马家大院,始建于清朝中期,因移民搬迁拆除。江夏要求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橘”字文章,运用市场化手段打造马家大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江夏强调,历史文化是“三峡库心·长江盆景”的基因和灵魂,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革命文物工作在见证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上的重要作用,结合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统筹做好保护、管理、运用各项工作,让宝贵财富成为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