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编纂完成历史文化读本 《北川铁路》初稿
日期:2020-08-24
大中小

为加快推进都市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北碚区决定启动复建北川铁路寸轨小火车项目,区地方志编纂中心积极组织力量,深入挖掘北川铁路相关史料,突出对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及时编纂《北川铁路》一书,助力都市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肯定。2020年8月,完成《北川铁路》初稿编纂工作,拟于北川铁路复建工程完工之时正式出版发行。
北川铁路全长16.8公里,轨距61厘米。从1926开建,到1934年全线通车,历时9年,修建在嘉陵江三峡与华蓥山南麓相连的槽谷之中,山势险要,地形复杂,从南至北设白庙子、水岚垭、麻柳湾等11个车站,是四川省境内第一条铁路,被誉为四川铁路的“鼻祖”。修建期间,正值中华民族蒙受灾难最为深重之时,国家积贫积弱,民生凋敝困苦,四川境内各路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不安。修建费用全部通过民间招股募集,拒绝外资染指。北川铁路的成功修建,开创了中国机械制造之先例,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铁路通车后,受到全国上下高度关注,政府官员、社会知名人士、普通民众纷纷前往参观考察。
《北川铁路》全书约52章20万字,围绕北川铁路修建的缘由、规划设计线路变动、铁路器材来源、修建技术、运营情况等内容展开。书中对一些悬念作了详尽的说明,为读者释疑解惑,如在没有公路汽车运输的情况下,筑路工人是怎样将重达数十吨的火车头从嘉陵江上运到高出江面180米的山腰?该铁路对中国工业的发展有何重要的意义?对北碚成为重庆主城区之一有何推动作用?如此重要的一条铁路,为何从人们的视线消失,淡化于历史的烟云之中?现在恢复重建的意义何在?
该书图文并茂,以翔实的档案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再现恢宏的历史画卷,是游客触摸那一段尘封的历史、系统全面了解北川铁路不可多得的读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