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重庆历代方志集成》正式出版

日期:2021-01-05

  近日,《重庆历代方志集成》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重庆历代方志集成》是由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辑录的一部大型方志文献丛书,共100册,收录了重庆地区从明代成化年间至民国时期的府、州、厅、县的方志共128种,包括5种明代方志、92种清代方志、31种民国方志,其中有28种方志是孤本。同时,辑录了《华阳国志》《大明一统志》《[雍正]四川通志》《[嘉庆]四川通志》《大清一统志》《[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民国]四川省方志简编》《[民国]奉节县食货志》《蜀中名胜记》《蜀景汇览》《蜀景汇考》等11种通志和文献中有关重庆的方志部分。为迄今收录重庆历代方志最完整的一部丛书,也是抢救和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程。全书内容涉及疆域、山川、风俗、城池、河防、户口、田赋、物产、学校、选举、名宦、人物、隐逸、仙释、方伎、艺文、纪事等诸多方面,是全面、系统、准确记录重庆历史的权威文献资料,有着重要的、独特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本丛书中收录的方志,大部分依照原底本采用上下双栏影印,少数极珍稀的方志则按原底本原貌单页影印,对页面不做描补。为保持原貌,对囿于时代局限,某些立场和观点有争议的方志内容,仍依原样影印。全书收录、辑录的方志的排序,按先重庆府志、夔州府志;再按重庆市行政区划各区县(自治县)的顺序排列其州志、厅志、县志等,各区县(自治县)的方志则按照成书的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最后排列通志和其他文献。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横跨百科,纵贯古今,包罗万象,存史、资治、教化等重要功能,在赓续传统、传承文明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绵延不断。其历史,萌芽于西周时期的史官纪事,起源于两汉之地记,隋唐五代之图经,宋代之后方志进入定型成熟阶段,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修志事业的全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新修志书体现了时代精神,体例上也有所创新,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2018年以来,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有力指导下,按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围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提高文化自信、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工作思路,聚焦地方志“两全目标、十业并举”工作任务,自加压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地方志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大旧志整理工作力度:一方面,结合在全市开展的“我为重庆守护历史”大型地情资料征集活动,开展了市内历代方志的编修和传承情况的普查工作;另一方面,组织专人查阅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书总目提要》等大型文献工具书,查找重庆历代方志的编修和收藏线索,并与国家图书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重庆市奉节县档案馆等单位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初步摸清掌握了全市旧志编修及其传承收藏的基本情况。2019年初,在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市财政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志办秉持保存珍稀文献、传承历史文明、服务学术研究的宗旨,适时启动了重庆历代方志典籍文献抢救工程,稳步推进重庆历代方志的收集、整理、汇编、影印、出版等各项工作。经过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同志,特别是编辑、编务人员近2年的艰辛工作,克服了 “新冠”疫情影响等种种困难,《重庆历代方志集成》于2020年12月出版面世。

  本丛书的出版,离不开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内外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对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铜梁区档案馆、忠县档案馆、奉节县档案馆等单位的支持和帮助,深表谢忱!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每一部旧志都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藏,值得深入研究和发掘。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将以《重庆历代方志集成》为基础,深入挖掘重庆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大对地方志文献的开发保护力度,让古籍内容看得见、摸得着、用起来,进一步彰显地方志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教化育人作用。



(供稿:市志办文献工作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