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区推荐上报第二批重庆历史名人人选

近日,经武隆区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区档案馆推荐上报第二批重庆历史名人人选7人,其中明代1人(刘菃,别号秋佩)、清代1人(李铭熙)、近现代5人(吴宥三、刘砚僧、唐仲书、王朴、徐君明)。
刘菃(1470—1524),别号秋佩;男,汉族,明代涪州凤来场(今武隆区凤来镇高楼村)人,明代刚直大臣。生于1470年;1498年中举,1499年考中进士,后被钦点为留朝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升任户部给事中。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以刘瑾为首的八位太监祸乱朝纲。刘菃率先上《劾逆党刘瑾疏》历数“八虎”罪状,1507年3月,刘瑾假传圣旨,将刘菃等人列为“奸党”削职为民,追夺诰命,因此遭廷杖下狱,罚以俸禄充军饷,后并被贬居庸关戍边。1510年刘瑾伏诛后,刘菃先后就任浙江金华知府、长沙知府、江西按察使司副使,政绩卓著。1524年,他杖疾复发病逝,皇帝赐谥号“忠愍”。
李铭熙(1850—1898),男,汉族,清代彭水县江口镇(今武隆江口)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中宪大夫,户部浙江清吏司主事;因参与“公车上书”未成功后辞官返乡,任彭水鹿山书院教席,并以此为中心组织地方各书院,宣传变法救国思想,同时结合实际,开展“筹积股、定差费、治保甲、兴学堂”等地方上的变法活动,为民兴利除弊;其作文章收录于《二酉英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受聘至四川犍为县,授减灶煎盐法,卒于任上。
吴宥三(1894—1986),男,汉族,武隆桐梓镇人;1920年9月,与邓希贤(邓小平)等83人同期赴法勤工俭学;1930年,为四川21军刘湘部购买飞机4架运抵四川,吴宥三带人总装试飞成功,系驾驶四川军用飞机上天第一人;曾任四川21军航空司令部机械主任兼飞行主任、四川省政府航空视察员、重庆防空司令部顾问;解放后,先后任重庆工商部、重庆工业试验所材料试验室工程师兼事务科长、重庆财经委员会管理员、武隆县人民代表、武隆县政协委员、常委。
刘砚僧(1895—1929),又作念僧,砚声,字定纪,号伯芗;男,汉族,涪州凤来场白果树(今武隆区凤来镇永兴村)人;《四川学生潮》主笔、《半月》编辑,参加王右木创办的《新四川十日刊》撰稿、编辑、发送等工作,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被四川马克思主义先驱王右木称赞为“四川新文化运动以来之健将”。1917年秋,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成为预科班第一班学生;1921年毕业后,先后在涪陵县中、省立重庆甲种商业学校和省立第三中学作国文教员;1926年秋应张伯苓聘请,到天津南开学校任教;1922年,经王右木介绍加入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1929年病故。
唐仲书(1907—1931),别名唐世泽;男,汉族,武隆鸭江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武汉总兵委副书记,1929年因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农历3月在湖北省武汉就义。1994年12月1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其遗物笔筒、公文包藏于重庆市武隆区档案馆,2021年入选“印记100”——川渝地区档案馆馆藏红色珍档名录库。
王朴(1916—2002),男,汉族,武隆平桥人,中共武隆支部地下党员,武隆和平中学校长,筹建武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作为党的地下交通站,1948年7月1日,武原轮船公司建造木壳机关轮船“武原轮”,由涪陵试航乌江至武隆羊角碛成功。1949年12月起先后任涪陵专员公署实业科、建设科科长,兼交通科、农林科副科长、科长。1960—1978年先后在新疆且末县农科所、干部农场、东方红公社从事农业科研工作。1979年任涪陵地区农科所副所长。1984年离休。
徐君明(1917—2007),男,汉族,武隆火炉人;1931年8月参加革命,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参加长征、百团大战等。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0年8月,先后任安徽省军区司令部顾问、安徽省军区顾问等职;1982年8月离休;2007年6月20日因病逝世。
撰稿人:李才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