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永川县志》点校完成
日期:2022-12-23
大中小

近日,由永川区档案馆组织整理的清·光绪《永川县志》点校完成。这是永川区旧志整理的又一成果。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指示精神,深入挖掘永川历史文化,彰显地方志典籍的独特文化魅力,增强人民文化自信,助力书香永川建设,永川区档案馆于2022年启动清·光绪《永川县志》点校工作。本次点校以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清·光绪《永川县志》刻本为底本,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刻本为参校本。点校过程中坚持“尊重原著”的原则,使人们了解永川当时的实际风貌。将原书从繁体转化为规范简化字,并加注新式标点。对重要史事、重要人物、重要文献、典故、职官名等做适应注释。给生僻字标注读音,在历史纪年后括注公元纪年,处理讹、脱、衍、倒等错误,以便读者参阅。为适应现代阅读方式,本次点校采用现代横排重新出版。2022年12月成书,共66万字。该书已被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纳入重庆市历代优秀方志书目。
清·光绪《永川县志》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由永川知县许曾荫组织编修,同年继任知县吴若枚接手继续组织编修,并于次年成书刊行。该书主要对清·道光《永川县志》增修50年间事,并作了补订。全书约35万字,分9门,共12卷,即舆地志上、舆地志下、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典礼志上、典礼志下、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上、人物志中、人物志下。全书以人物记载最多,约10万字;对李、蓝起义军攻占川南各县及围攻永川县的战事记述尤为详尽;山川、塘堰、古迹、场镇、寨堡、物产等门类记述详细,史料价值较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