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以文化人 以志话廉——重庆市璧山区地方文献利用案例一则

日期:2024-04-26


“取非道非义之财则不廉,为非道非义之事则不耻。”“自古之兴者,莫不由贫贱,贫贱生志节,志节生廉耻,廉耻生礼义,礼义生富贵,富贵生骄奢,骄奢生傲忽,傲忽生淫佚,淫佚则复归于贫贱矣。”……近日,在新投用的重庆市璧山区登云公园廉政文化长廊里,一群年轻人被石碑上的题刻吸引,忍不住一字一句地读出声来。

重庆市璧山区登云公园廉政文化长廊入口

这些朗朗上口、饱含深意、凝聚智慧的文字,大多出自当地族谱中的家风家训,虽历经百年,仍熠熠生辉。这些族谱原本躺在璧山区地方志编修中心的库房内,鲜有人知;如今勒于石上,呈现在公园里,激励后人。它们是如何“走”出来的呢?2022年秋,璧山区计划在登云公园内建设廉政文化长廊,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文化是公园之魂”的建设理念,高度重视地方历史文化的挖掘利用。区地方志编修中心作为参建单位之一,全程参与其中。为充分展示璧山地域特色,区地方志编修中心通过梳理地方志、档案、家谱等资料,将本地具有勤廉元素的人物故事、诗词对联、家风家训整理出来,并根据公园地形地貌和原有景观,因地制宜地提出布局、命名、设计等建议。比如,将公园原有的三座凉亭命名为“虎崖亭”“哈锐亭”“凌霄亭”,就分别源自与璧山有关的勤廉人物。包括因治水有功,被林则徐称赞“奋勉急公”的湖北当阳县令、璧山人王倬(号“虎崖”);中国唯一回族翰林,“薄有廉名在蜀中”的璧山知县哈锐;曾担任四川成都、灌县等地知县,被誉为“高青天”的璧山人高凌霄。同时还收集与人物有关的对联,书于两侧亭柱,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以璧山廉政人物高凌霄命名的“凌霄亭”梳理“冯时行革除奸弊”“江朝宗拒洋贿赂”“监察御史赵应期”“政简刑清江怀廷”“悬锣县令董淳”等璧山古代廉政人物故事,集中展示在公园“鉴古台”。这些故事大多散见于各地的地方志中,通过汇集史料,并加以整理,使之逐一呈现。

2024年4月17日,重庆市璧山区在登云廉政文化长廊对新入职干部开展廉政教育。图为讲解员在璧山古代廉政人物江朝宗题刻前讲解

本文开头提到的家风家训,则是从收藏的100余册当地族谱中逐一查找,最终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0余条,题刻在公园内。并根据地形,提出将集中展示区域命名为“家风塆”的建议,得到采纳,使之与公园自然风貌有机融合。


廉政文化长廊“家风塆”内的清廉家风家训题刻

此外,为弘扬红色廉政文化,区地方志编修中心工作人员还仔细翻阅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老干部们的档案资料,从中挖掘璧山解放初期,革命先辈们为建立和保卫新生红色政权,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的奋斗精神和勤廉故事。

图为学员们在西南服务团老干部廉政事迹题刻前倾听讲解

这些充满璧山地域特色的廉政文化元素,从尘封的地方文献中走出来,通过一系列精巧的构思,使历史文化和廉政建设有机融合,逐渐串联成一场廉政文化的户外展览,实现了以“浸润”而不是“说教”的方式传承地方廉政文化的初衷。

廉政文化长廊内的廉政警句题刻

正如一位参观者描述的那样:“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详实的史料发人深省,在沉浸式地了解先贤们廉洁奉公的精神品格中,接受了一场生动鲜活的廉政教育。”据璧山区地方志编修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中心持续开展地方文献征集、研究和利用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与当地有关的文献资料,并组织人员开展专题研究,提取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整理出一批代表性的人物和故事,将其融入当地城乡建设、文化活动、宣传教育等工作中,从而让地方文献“说话”,激发市民爱国、爱家乡的自豪感,提升地方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章作者:罗杨 马伟 刘檬

图片:罗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主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00539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503450号

库存书目
查询系统
政务微信